租房是很多人会经历的阶段,不管是职场新人还是因为工作变迁而搬家的打工人,都希望下班后回到的是“温馨的小家”。可是,租房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陷阱和纠纷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作为租客,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知识才能顺利租到合适的房子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梳理租房前关键的法律注意事项,帮你远离纠纷,安心租房。
核查房源产权
在租房前,大部分人都会“货比三家”,谨慎地筛选房源,甚至多家中介公司咨询对比。但是在筛选满意的房源之前,一定要了解非常重要的一点——核查房源产权。
确认出租方是否有权处分房屋,这是避免后续产权纠纷的关键。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规定,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这里的“出租人”应当是房屋所有权人或获得合法授权的代理人,也就是房主和房主授权的中介公司。
一般情况下,只有合法授权的中介才拥有房主的钥匙,可以带租客查看房源。但是目前市面上也存在一些拥有虚假房源的中介,如果要求去查看房源,可能会以“房屋已经出租”等理由拒绝,然后带租客查看其他房源。
因此,我们可以要求中介额外提供产权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并通过房产登记部门官网查询房屋产权状态。
如果是房屋的房主,我们可以要求对方出示房产证原件以及身份证,核对房产证上的产权人姓名与出租方身份证信息是否一致。
需要注意,如果房屋是夫妻共有、家庭共有或多人共有,需查看证书“共有情况”栏,确认所有共有人是否均同意出租。若仅一方出面出租,需提供其他共有人签署的《同意出租声明书》,并附上共有人身份证复印件,避免后续共有人以“不知情”为由主张租赁合同无效,产生纠纷。
“二房东” 是指从原房东处承租房屋后,再将房屋转租给第三人(即租客)的主体。
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一十六条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造成租赁物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因此,也有一些“二房东”不是违法的。若是原租赁合同中规定了“允许转租”,也是可以考虑租赁的。
但若“二房东”无法提供有效授权,租客可能面临原房东收回房屋的风险,已支付的租金也难以追回。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避免找“二房东”租房。
查看房屋状况
小家是否舒适温馨,一方面是租客的后期装饰,一方面也是原房屋状况是否完好便利。在线下看房子的时候,就是查看房屋真实状况的关键时刻。那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首先,查看基础功能设施,确保能够正常使用。基础功能设施直接影响居住便利性,若入住后发现无法使用,不仅影响生活,还可能因“责任归属”与房东扯皮。
例如水电是否正常,拧开水龙头看看流速情况;全屋电器是否有“接触不良”“跳闸”之类的情况;卫生间的排水系统是否正常,马桶水压高低,地面是否有渗水,避免入住后出现“楼下漏水索赔”的连带责任。
包括各屋的门窗是否正常开启、关闭,钥匙是否匹配,门体是否有变形,是否有异响。关闭门窗后查看密封性、隔音性等,查看密封性可以在窗边放置纸条,拉动纸条感受风力,判断是否漏风。
其次,查看电器的新旧程度以及使用功能。家具家电是退租时的“扯皮重灾区”,房东经常以“入住时是新的,退租时损坏了”为由克扣押金。因此在线下核查时需同时关注“外观状态”和“使用功能”。
例如家具是否稳固,是否有破损,床垫、沙发是否有塌陷、污渍、起球等情况,桌腿、椅腿是否有松动,桌面是否有划痕、烫痕。
家电不仅要注意外观,更要测试一下功能是否完好。例如空调的制冷、制热功能是否正常,空调滤网是否清洁;冰箱的冷藏室、冷冻室是否能正常制冷,冰箱门密封条是否完好,冰箱内部是否有异味、污渍,抽屉是否完好、能正常推拉;如果有洗衣机,可以测试进水、洗涤、脱水功能是否正常,查看洗衣机是否有漏水。
其他电器的也可以按照日常使用该电器的流程检查各个环节是否正常,但需注意,测试燃气灶前需确认燃气阀门已关闭,避免安全事故,建议由房东操作演示。
最后,查看地面、墙面、天花板是否存在瑕疵。墙面、地面、天花板的“瑕疵”易被房东混淆“入住前原有”和“入住后造成”,建议在核查时精准定位瑕疵位置,避免因模糊表述产生纠纷。
这三个部分主要查看是否有污渍、发霉、鼓包、翘边、褪色、划痕等,如果有地毯,检查地毯是否有破损、污渍、异味,边缘是否有磨损。
检查完毕后可以全方位拍摄照片和视频留痕,同时可在瑕疵旁放置参照物,便于后续对比瑕疵是否扩大,避免“口头约定”无凭无据。
在书面描述时一定要精准,例如“床垫左侧中部有2处直径约2cm的油渍”“卧室东墙距地面1.5米处有1条长度约10cm的横向裂缝”。若清单内容较多,可在每一页下方均签字,防止出租方篡改页面内容。
查看周边环境
除了本身想要租住的房屋,也要观察周围的环境。周边环境的合规性直接关系到居住安全、生活成本甚至法律风险。
总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查看是否是“群租房”“隔断房”等违规改造房屋。
房东为追求租金最大化,往往无视房屋结构安全和消防规范,将原本适合1-2人居住的房屋分割成多个小间出租。
这类房屋不仅居住体验差,更潜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且租房合同可能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被认定为无效。
一般而言,很容易发现是不是这些违规改造房屋,如用木板、石膏板等分割出来的隔断房,一般与房屋原有墙体连接不牢固,用手指关节敲一敲,声音也与原本的墙体声音不同。
近年来,各地持续开展“群租房整治行动”,对违规群租、隔断房采取“限期整改、强制清退”措施。若租客租住此类房屋,可能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收到清退通知,需在短时间内搬离,不仅影响工作生活,已支付的租金、押金也可能因房东“跑路”而无法追回。
2、查看是否是“商改住”。
部分房东为提高租金,会将规划用途为“商业”“办公”的房屋改造为“住宅”出租,即“商改住”。
如果能接受商水商电,是否可以不必在意“商改住”?当然不是的!当然不是!
先不说商水商电费用高昂,长期居住会增加大量的生活成本。根据《居住证暂行条例》,办理居住证需提供“合法稳定住所证明”,而“商改住”房屋因用途不符,多数城市不认可其为“合法稳定住所”,导致租客无法办理居住证,进而影响子女入学、社保缴纳、驾照考试等。
若租客租住“商改住”房屋,可能面临有关部门的整改通知,要求恢复房屋原有用途,租客需被迫搬离,且难以向房东追偿损失。
3、周边安全配套设施。
除房屋本身的合规性外,周边环境的安全与配套也直接影响居住质量。
我们需要检查小区或楼栋的消防设施,如是否有消防车通道、消防栓是否完好、楼道是否畅通,避免租住“消防不合格”的小区。另外,若小区周边人员混杂、监控设施缺失,需谨慎选择。
同时注意周围是否有噪音源,避免夜间噪音影响休息。例如,是否有大型KTV、酒吧、施工工地等。
结语
记住,租房不仅是“找一个睡觉的地方”,更是选择一个“安全、合规、便利”的生活环境。
租房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只有提前做好环境核查,才能真正实现“安心租房”,避免陷入房东的陷阱。因此,租房前要慎重,这样就可以规避后续居住中面临的麻烦。
编辑:众众
审核:邱邱
插图来源:Pexels
法律审核:小元律师
本文内容综合官方媒体,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