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纠纷关乎群众日常生活,是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近年来,桦甸市人民法院聚焦群众“安居”需求,创新推出“司法赋能+综治中心”“法院+代表委员”“法官+社区调解员”“示范裁判+普法宣传”四项举措,构建全流程、多途径、高效率的物业纠纷化解新机制。今年1月至今,已成功调解物业纠纷案件368件,调解成功率达62%,有效筑牢社区和谐稳定防线。
“司法+综治”同向发力 纠纷化解在前端
“之前觉得小区绿化、卫生不到位,才不想交物业费,现在弄明白了法律规定,我愿意交!”业主杨某在调解现场说道。此前,杨某因对物业服务不满拒缴物业费,物业公司诉至法院。案件受理后,法院立即联动综治中心,由调解员联合法官共同核查纠纷焦点,通过“法律释明+情理疏导”促成双方和解。
自桦甸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入驻市综治服务中心以来,双方整合资源、互补职能,让矛盾化解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截至目前,已开展示范调解8场,平均调解周期缩短至7天,群众满意度超95%,真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法院+代表委员”联动 打造解纷新样板
“有法官讲法律,还有人大代表帮着沟通,这点物业费我现在就交!”业主潘某在调解后当场结清757元拖欠物业费。2023年12月,某物业公司为潘某所在小区提供服务,潘某拒缴物业费引发诉讼。桦甸法院通过社区共享法庭联络点,邀请法官、物业负责人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参与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
据悉,桦甸法院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业化调解团队,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入,充分发挥其社会威望高、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共享法庭成立以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参与物业纠纷调解23件,成功化解14件,为物业纠纷化解注入新活力。
“法官+社区调解员”共治 合力破解矛盾点
“物业公司得改进服务,业主也得按时交物业费,这样小区才能管好!”在某小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调解现场,社区调解员的话得到双方认可。此前,业主张某因不满卫生打扫和服务态度拒缴物业费,法院启动联调机制,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一方面与物业公司沟通改进服务,一方面向业主阐释法律规定,最终张某当场缴费,物业公司撤回起诉。
桦甸法院创新的“法官+社区调解员”联合示范调解模式,实现了“专业”与“民情”的结合:调解前法官梳理法律要点、界定责任,调解员凭借对社情民意的熟悉开展情理疏导。这种联动不仅提升了矛盾化解率,更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氛围。
“示范裁判+普法宣传”并行 源头防范减纠纷
“看了法院发布的案例,我知道该怎么合理维权了!”某小区业主在阅读普法推文后表示。桦甸法院选取典型物业纠纷案例进行“示范裁判”,明确法律依据和裁判标准,为批量纠纷化解提供参考;同时通过新媒体宣传典型案例,载明裁判要旨、提示诉讼风险,并常态化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用通俗语言释法说理,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批”的效果。
下一步,桦甸法院将继续发挥司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坚持源头预防、多方参与、前端化解,以更高效的纠纷化解机制,守护群众安居生活,让“小物业”真正托起“大民生”。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美佳
图片来源 桦甸市人民法院
责编 周凇宇
二审 丁美佳
终审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