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第五届八达岭低空安全发展大会暨延庆低空技术产业人才大会在北京市延庆区召开。大会现场亮点纷呈,一系列聚焦产业发展、人才引育、安全保障的重磅措施与方案相继发布,尤其是延庆区发布的支持低空技术产业领域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备受关注。
作为推动低空技术产业人才集聚的关键举措,延庆区委组织部与延庆区人才局联合出台《北京市延庆区低空技术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支持保障的十条措施(试行)》,从政策层面为低空产业精准引才、留才、用才提供坚实保障。中关村延庆园管委会立足产业升级视角,发布《关于促进北京市延庆区低空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延庆区低空技术产业划定发展路径,助力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低空产业生态。
开幕式的发布环节还迎来两大重要成果:北方工业大学空地协同自主式交通智能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正式发布,该实验室将聚焦空地协同、智能交通控制等前沿领域,推动低空技术与交通领域的深度融合;北京氢能通用航空创新研究院研发的全球首款、北京首架电动飞机总装下线,这标志着在低空新能源航空器研发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10月获批中国民航局首批、北京市唯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以来,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技术产业,蓬勃活力逐步释放,区域内集聚了航天飞鸿、理工全盛、远度科技等1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构建了涵盖研发设计、整机制造、运营服务、反制技术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成为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
目前,延庆区已建成全市首个森林防火无人机智能应用场景实验基地,与美团合作开通北京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配送航线。与此同时,延庆区积极探索“低空+文旅”的融合发展路径,在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八达岭长城等景区,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巡检、表演等领域,提升了景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依托八达岭机场开展空中游览、高空跳伞、飞行体验等项目,2024年累计接待1.7万人次,低空飞行成为服务消费新热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