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长市广陵街道长亭村积极践行“枫桥经验”,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员+政法干警+律师+居村干部+网格员”等多元参与的“1+N”人民调解体系,完善多元化调解中心职能,将矛盾化解在最小范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提高了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听民声,“量身定制”经营点
当地群众有定期赶集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亭村十字转盘路口处便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马路市场”。以往,每到逢集日道路拥堵不堪,缘由是商贩们为了自己有利的“地盘”,摆摊露营,给来往车辆、人员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志愿者在临时集贸市场开展规范交通秩序宣传活动。刘世军摄
民生无小事,件件挂心间。出于规范马路集贸市场安全的综合考虑,该村组织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沿街开展宣传引导,发放《致临时集贸市场商贩们的一封公开信》,引导大家携起手来规范马路市场,并为商贩们划定“量身定制”的经营地点,积极协调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解决交通安全的“堵点和痛点”。
纾纷争,主动调解促和睦
不久前,长亭村占地12亩的农机合作社大院被一方当事人陈某某租赁,一年上交给村集体约15万元,也是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但是该大院在建设初期未能超前布设排水设施,今年夏天遇到短时强降雨,院子里的积水流向院外种粮大户陆某某的农田,淹没秧苗。为此,双方一度剑拔弩张,陆某某多次和租赁人陈某某理论,索要说法和补偿。
该村发挥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明确由村委会出资建设,凿除小涵管并增大出水口、砌挡水墙、清理降水沟、加高田埂等措施,有效保证合作社大院污水流入主下水道。最终,化解了院外种粮大户和大院租赁人之间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均表示心服口服。
“1+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把小矛盾、小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刘世军摄
解民忧,巧解“天价”自来水
今年12月,家住长亭村曹安组的老钱发现家中卫生间水压低,通过水厂工作人员检查,发现该户埋在地下的水管接头有渗漏现象,造成年度用水量达700多吨,水费2000多元。
老人一下傻了眼,拒不缴纳水费。村干部上门调解,厘清责任:由于水厂抄表不及时,未及时发现漏水问题,承担主要责任,加上老两口疏忽大意也有一定责任。最终协调,由水厂承担三分之二水费,信访当事人承担三分之一水费,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使一起信访案件在第一时间得以化解。
“类似这样‘鸡毛蒜皮’的纠纷还有很多,但调解起来并不容易,倘若有些‘小事’处理不当,可能就会引发‘大问题’!”该村党总支书记董来有表示,现在,“有矛盾,先调解”成了老百姓解决矛盾、维护权益的首选,下一步,将通过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天候服务”,力争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村部门,最多跑一趟”,切实把小矛盾、小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董顺华 刘世军)
下一篇:以法律监督保护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