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万象城一家网红面包店,因暴雨导致销量大跌,将一筐筐单价10-几十元的剩余面包直接扔进垃圾桶。顾客提议打折购买被拒,门店称是公司规定,正常报损率3%-5%。此事引发热议,有人骂浪费,有人替商家喊冤,而背后藏着的食品安全与法律风险,才是关键所在。
一、心疼到跺脚!网红面包成“垃圾”,顾客拦都拦不住
咱先还原下现场,这事换谁看着都得揪心。有女子去上海万象城的网红面包店,一进门直接看傻了——店员正把一筐筐面包往垃圾袋里塞,个个还带着香味,价格从10块到几十块不等,平时她自己都舍不得买,这会儿全成了“废物”。
女子实在忍不住,上前问店员:“这些面包看着好好的,能不能打折卖给我啊?放明天也坏不了,多可惜。”结果店员想都没想就拒了,说公司有死规定,卖不掉的只能报损扔掉,不能打折。
后来门店出来回应,说当天上海下大暴雨,没人来买才剩这么多,平时正常报损率也就3%-5%,以后会加强管理。可这话没平息争议,反而让更多人吵了起来——好好的面包,真就只能扔吗?
二、法律不背锅!扔面包不是“任性”,是真怕吃官司
很多人骂商家“冷血浪费”,但咱得掰扯清楚,这事不光是道德问题,更藏着法律红线。商家敢扔不敢送、不敢打折,多半是怕踩坑。
1. 免费送?吃出问题可能赔大钱
有网友说“送给环卫工人多好”,但这想法忽略了最关键的《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者得对食品安全性负责,哪怕是免费赠送,只要面包变质、有异物导致人吃坏肚子,消费者照样能索赔。
要是有人拿了免费面包后出现呕吐、腹泻,只要能证明面包是这家店的,不管是不是花钱买的,商家都得承担赔偿责任。轻则赔医疗费、误工费,重则可能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这笔账商家算得比谁都清。
2. 打折卖?可能违反“临期食品规定”还砸招牌
也有人说“晚上半价处理”,但这里面有两个坑。一是临期食品销售有明确要求,得醒目标注“临期”字样,要是没标清楚就卖,消费者能以“欺诈”为由索赔。二是长期搞“隔夜面包打折”,会让消费者觉得“这家店天天卖剩的”,直接砸了“网红新鲜”的招牌,对长期生意伤害更大。
3. 扔了不违法,但可能挨罚?
直接扔面包本身不违反法律,但要是扔的量极大,且违反了当地的“反食品浪费规定”,可能会被监管部门约谈甚至罚款。不过目前多数城市对食品浪费的处罚主要针对“餐饮企业诱导过量点餐”,面包店正常报损扔面包,暂未到违法层面,更多是道德争议。
三、网友吵翻了:是商家冷血还是网友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事一发酵,评论区直接分成三大派,吵得不可开交。
怒斥浪费派:
“这哪是扔面包,是扔粮食!农民种小麦、师傅做面包的心血全白费了,太缺德。”
“打折卖哪怕赚一块是一块,送给有需要的人还能落个好名声,扔了纯属损人不利己。”
“天天喊节约粮食,网红店倒好,带头浪费,就该曝光让它倒闭。”
替商家喊冤派:
“骂的人都没开过店吧?送出去吃坏肚子,索赔几万你掏?站着说话不腰疼。”
“要是天天等打折,谁还买原价?价格体系一崩,店直接黄了,员工喝西北风?”
“牛奶卖不掉倒了,面包卖不掉扔了,本质都是怕担责,真不是商家想浪费。”
理性建议派:
“可以学超市搞‘临期专柜’,明码标价打折,既不浪费也不担责,多简单。”
“能不能和公益组织合作,当天剩的面包由组织统一取走、分发,签个免责协议不就完了?”
“根源是商家预估错销量,暴雨天就该少做些,而不是做太多再扔,这是管理问题。”
结论:面包该扔还是该送?你的答案是什么?
网红店扔面包,骂它“浪费”没错,替它“担责”的顾虑也合理。说到底,这不是“非黑即白”的事——商家怕赔本、怕担责,公众恨浪费、盼节约,两方的诉求都该被看见。
但真的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是搞临期打折更靠谱,还是和公益组织合作更稳妥?又或者,商家该更精准控制产量,从源头减少浪费?
你觉得这家面包店的做法能理解吗?要是你开面包店,剩的面包会怎么处理?评论区聊聊你的“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