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释放宏观政策综合效应
创始人
2025-09-21 07:46:26
0

今年以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一系列组合拳加强对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领域的投入,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发力扩投资提消费

财政金融正以真金白银激发消费活力。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国家财政一共拿出约4200亿元,带动各类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目前,今年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完毕,将于10月份按计划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届时将完成全年3000亿元的下达计划。

金融支持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放大政策效果。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结合消费场景和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持续推动消费领域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其中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多渠道、多方式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这两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下一步,将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开发好内需这座“富矿”,发挥好牵引力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增活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惠民生、促消费是今年宏观政策的重点和主要发力方向,前期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取得较好成效,近期又推出了育儿补贴政策、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人民银行还新设立了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等,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提振消费信心,挖掘有效消费需求。

政策协同形成合力

政府债券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稳增长、扩投资、补短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今年国债发行力度进一步加大。统计显示,上半年共发行国债7.88万亿元,同比增加20547亿元,增长35.28%。特别国债发行进展顺利,上半年共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较上年同期进度加快1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力度提升,累计融资增量持续高于上年同期,对社会融资增速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有市场机构测算,前8个月,超长期特别国债累计发行规模9960亿元,发行进度已近八成。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财政政策发力增多、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均保持合理增长,对广义货币(M_2)增速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今年8月末,M_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比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56万亿元,同比多增4.66万亿元。M_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以来,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较快,对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截至8月末,今年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已发行1.9万亿元,有研究估计,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8月份贷款增速在7.8%左右,仍然是一个不低的水平,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较为有力。

业内专家表示,发行专项债用于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虽然在短期内会对信贷增长产生下拉效应,但长期来看有利于修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畅通实体经济资金循环,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推动信贷可持续增长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市场供强需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协同发力,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下半年,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的支持力度,财政政策也在积极发力,有助于推动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中长期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实体经济供求关系有望更加均衡,经济循环也将更加顺畅。同时,宏观政策要进一步聚焦深层次矛盾,推进关键领域改革。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结构转型加快,居民杠杆率较高,银行资产质量承压,信贷需求放缓。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我国金融总量已经很大,在保持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更需要优化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接下来将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方向,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方面,强化政策协同联动,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的全覆盖。董希淼表示,未来,结构引导重点还在于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继续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的能力和意愿。同时,也要发挥好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的实效。(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补贴政策调整!郑州发布公告 关于调整郑州市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公告 广大消费者、各有关企业: 根据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安排,...
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据财政部网站11月1日消息,财政部、税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公告称,自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动扩大有...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10月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顶...
证监会:六方面提高资本市场制度... 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中国证监会主...
新修《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截至2024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77.62万,占总人口的37.6%,且高龄化趋势...
小米车主受网络攻击援助进展:4... DoNews11月1日消息,今年 9 月 26 日,小米官方在小米汽车社区发文 ——《拒绝网络攻击,...
10月制造业PMI为49%,政... 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海南离岛免税“升级”政策今起实... 为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公告,从今天(11月1日)起,调整升级海...
美参议院通过决议 反对美政府关... 新华社纽约10月30日电美国媒体10月30日报道,美国国会参议院当天以51票赞成、47票反对的投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