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人民网“党建引领聚合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行走进新疆,深入了解民族地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与鲜活案例,记录群众可知可感的新变化、新收获。
一对亲兄弟因草场划分不清纠纷不断。
为调解争议,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乡党委委员、马背宣讲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马背宣讲队)队长赵宁依托“党建+矛盾调解”机制,带领司法所工作人员、党员群众代表等共9人,驱车40分钟从乡政府前往塔尔哈夏沟口,再骑马翻越布满石块的山谷,历时两小时抵达草场。
前往牧区途中的山间石块。受访者供图
“那两个牧民是我的远房亲戚,他们吵了1年多,谁也说不清父亲分给他们的草场边界具体在哪儿。”22岁的布拉尼太向记者回忆,当时,他趁着假期在草场帮父母牧羊,望见飘扬的队旗、结队的马匹及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他认出,这就是此前听说过的马背宣讲队。
博斯坦乡部分牧区交通不便,信号不畅,牧民居住分散。为解决服务开展难题,2015年,博斯坦乡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建起一支30人的马背宣讲队,打通群众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队伍成员包括司法干部、畜牧技术员、医护及文艺骨干等,个个带着专长奔向牧民的急难愁盼,让党的关怀与专业帮扶直抵牧区一线。
面对草场边界纠纷,马背宣讲队特意请来熟悉当地情况的老党员,与牧民实地前往纠纷边界处,对照相关标记勘定界线。
为让更多牧民懂法明政,队员们还就地表演起精心编排的麦西来甫、黑走马及三句半等节目。幽默的氛围中,传出掌声和笑声。赵宁说,轻松的方式更易让牧民接受调解。
拉布尼太坦言,年轻人向父母辈介绍医疗、养老政策不会被重视,但党员干部去说,牧民会听得很认真。
马背宣讲队常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节目形式、演绎具体事例等方式,重点讲解民法、草原法等与牧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传递给每个牧民。
马背宣讲队队员为牧民发放宣传手册。受访者供图
除宣传法规和政策外,与牧民交流日深,队伍也能及时发现并送去牧民需要的畜牧技术支持、医疗服务、安全保障等服务。
拉布尼太家的两头牛曾因肠胃不适拒食。他犯愁,若兽医没时间上山,只能用车拉牛去山下兽医站。“拉牛速度不能快,必须小心翼翼,一般需要五六个小时,很麻烦的。”没想到调解纠纷那天,宣讲队的随行兽医上门问诊,开了7天免费药,牛很快痊愈了。
医疗服务方面,队员们携带听诊器、血糖测试仪等,为牧民诊断并提供简单药品,定期为老人免费体检。队伍还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走进群众家中,检查电器设备、消防设施等。
博斯坦乡马背宣讲志愿服务队。受访者供图
从宣讲法规政策到化解邻里纠纷,从指导畜牧生产到组织文艺汇演,在政策发布、突发事件应对等重要节点,马背宣讲队的马蹄声,将党的声音送到草原深处。10年来,党员队员带头策马进山,队伍人均骑行1.1万公里,累计开展宣讲100余场,文艺汇演36次,年均惠及3000余人次。
“直观感受到政策走到我身边,很体贴、暖心。”常在外地上学的拉布尼太称,第一次见到马背宣讲队,就感受到党对群众在生活细节上的关怀。
木垒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罗涛表示,木垒党建将持续聚焦“五个好”党支部创建目标,推进党建工作与群众需求互动互融。马背宣讲队将继续结合牧区实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服务与宣讲方式,吸纳更多有能力、有爱心的专业人员加入队伍,确保服务覆盖每一户牧民家庭。(刘文邦 实习生赵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