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香山论坛上的大国博弈:中美日战略交锋全景解读
一、论坛背景:亚太安全对话的中国智慧
9月17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个创办于2006年的国际安全对话平台,经过18年发展已成为汇聚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要外交舞台。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在开幕式上强调: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对抗只会加剧危机,对话才能带来和平。这番讲话不仅总结了论坛发展历程,更为当前动荡的国际局势指明了方向。
作为亚太地区首个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安全对话机制,香山论坛秉持平等对话、开放交流、包容互鉴的独特理念。与西方主导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不同,这里没有预设的政治立场,为各方提供了真诚交流的舞台。在南海争端、朝核危机等热点问题上,论坛多次发挥安全减压阀的重要作用。
本届论坛特别设置二战胜利的当代启示高端对话环节。国际军事史学会主席拉夫与中国二战史专家胡德坤展开深入交流。胡德坤教授用详实数据指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决定性贡献。这种基于史实的讨论,既驳斥了日本右翼的历史修正主义,也为构建新型地区安全秩序提供了历史镜鉴。
二、美国表态:战略模糊背后的真实意图
论坛开幕前夕,中美防长视频会谈释放出微妙信号。美国防部罕见声明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谋求对华冲突,这与特朗普时期的强硬立场形成对比。但美国国防分析专家施灿德在论坛上的发言暴露了其矛盾心态:一方面承认表态非同寻常,另一方面又强调要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这种言行不一在行动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就在美方表态当天,美英军舰联合穿越台湾海峡,配合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更值得警惕的是,据日媒报道,美军计划在菲律宾新增军事基地部署堤丰导弹系统,射程可覆盖中国东南沿海。这种代理人战争模式,暴露出美国既想遏制中国发展,又不敢直接对抗的投机心理。
三、日本动向:历史修正主义的危险倾向
在东北亚安全专题讨论中,日本防卫研究所学者增田雅之将地区紧张归咎于中国,主张强化美日军事同盟。这种罔顾历史的言论遭到中方专家有力驳斥:日本不应忘记,是谁发动侵华战争,是谁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近期军事动作更印证其危险倾向:增加军费突破和平宪法限制,与菲律宾加强防务合作,在东海频繁进行军事演习。这些举动与其专守防卫的宪法承诺背道而驰,正在成为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四、中国立场:坚定维护核心利益
面对复杂局势,中国展现出清晰战略定力。张又侠副主席明确表态:台湾问题是中国红线,任何分裂企图都将遭到坚决反击。这一警告与解放军近期在南海的实战化演练形成呼应——山东舰航母战斗群与新型舰载机展现的强大战力,有效震慑了潜在冒险行为。
对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中国采取以史为鉴、现实反制的组合策略。论坛特别设置二战历史研讨环节,专家学者用铁证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行。同时,中国在东海、南海的常态化巡航,以及新型高超音速导弹的部署,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
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获得广泛认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建议建立亚太安全对话机制,这一包容性方案得到东盟、上合组织等积极响应,展现出中国方案的国际吸引力。
五、未来展望:和平发展才是正道
香山论坛十八年历程,见证了亚太地区从对抗走向合作的转型。当前中美日三方的战略互动,正在塑造东亚安全新格局。美国以武促和的冷战思维、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与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二战惨痛教训到当代地区冲突,无数事实证明:军事对抗没有赢家,平等对话才能创造共赢。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中国通过香山论坛这样的平台,正在为世界提供更具建设性的安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