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
会议指出,制定出台政府采购中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政府采购领域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的务实行动。
会议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分类设定本国产品标准,明确对特定产品关键组件、关键工序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稳妥推进标准实施,合理设置过渡期,支持企业提前做好产业布局和投资计划。要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切实保障公平竞争。
专家:设置过渡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预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制定出台政府采购中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首先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升政策的透明度与精准性。
她提到,过去,“本国产品”的界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实践中认定模糊、执行差异较大。此次会议研究相关政策有利于明确关键细节,例如产品需在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占比、关键组件及工序本土化等核心标准,构建了一个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制度框架。
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5日,财政部对外发布《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通知》明确了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一是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即在中国关境内实现从原材料、组件到产品的属性改变,不包括贴牌、简单包装等;二是产品的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达到规定比例要求,具体比例分产品确定并动态调整;三是在满足前述条件的基础上,对特定产品还要求其关键组件在中国境内生产、关键工序在中国境内完成。
根据《通知》,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现阶段适用于货物,主要是工业制造品,不包括农林牧副渔产品和矿产品等。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给予本国产品相对于非本国产品20%的价格评审优惠。
财政部称,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出台后,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充分征求包括内外资企业、协会商会在内的各方意见基础上,于3到5年内制定有关产品的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比例要求,以及对特定产品的关键部件和关键工序要求。在此之前,只要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即视同为本国产品。
万喆认为,《通知》提出,特定产品需满足关键组件的国产化率,并设置了过渡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预期,避免“一刀切”式的僵化管理。这体现了政策在提升透明度和精准性方面的进步。
今年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要尽快出台相关文件,建立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体系。
该方案明确,要尽快制定出台政府采购本国产品相关文件,明确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确保不同所有制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万喆认为,制定出台政府采购中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是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落实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
她表示,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政府采购中对各类经营主体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若符合标准,也可享受同等支持。这不仅对标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也有助于稳定外资信心,减少其对“隐形歧视”的担忧,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在华布局产业链,形成内外资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这一举措也有利于保障供应链安全,增强产业韧性。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关键领域“卡脖子”风险日益凸显。对于特定产品的关键组件和工序提出本土化要求,有利于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这一方面是对当前国际环境下全球保守主义上升的战略回应,另一方面也是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减少对进口依赖的重要举措。
此外,政策还旨在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政府采购作为需求侧的重要杠杆,通过设定精准的需求导向,引导资源向高端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并在价格评审中给予优惠,激励企业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
在万喆看来,制定出台政府采购中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将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可以强化供应链自主可控,防范系统性风险。
“还能优化外资结构,吸引外资企业深度参与中国高端制造产业链。”万喆举例说,像特斯拉等企业产品已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享受与国产新能源汽车同等的补贴政策,扩大了外资参与度,促进技术溢出效应。
另外,还能提升政府采购政策效能。她说,通过需求牵引供给、高质量供给创造需求,形成供需良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加速技术迭代与市场推广,助力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
下一篇:因劳动争议,刘锐起诉泰瑞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