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政策重心转向保就业
创始人
2025-09-19 06:47:53
0

这是9月1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楼外景。 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摄

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00%至4.25%之间。市场对美联储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普遍持乐观态度,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债务高企与地缘冲突交织的背景下,本次降息也可能带来多重风险,实际效果未必如市场预期。

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00%至4.25%之间。这是美联储2025年第一次降息,也是自去年12月以来,时隔9个月再度降息。

本次议息会议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美联储对就业市场放缓的担忧正在加剧。根据美国劳工部最新发布的初步修订数据,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美国新增就业岗位比最初统计少91.1万个。这不仅表明美国就业市场的实际表现比先前预期更为疲软,而且意味着美国就业增长陷入停滞可能比预期更早。

在政策声明中,美联储删除了7月会议上“劳动力市场状况仍然稳健”的表述,并坦承“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小幅上升但仍处于低位”“就业方面的下行风险有所上升”。这一措辞上的微妙变化,证实了美联储的政策重心已从抑制通胀向提振就业转移。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此次降息定义为“风险管理举措”,旨在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他坦言,美联储正面临罕见的两难局面,一方面劳动力市场走弱需要宽松政策,另一方面通胀居高不下又要求紧缩立场。这种双向风险并存的状况,使得货币政策没有“无痛”的解决方案。

然而,鲍威尔对后续降息路径仍保持谨慎,强调“没有必要快速调整利率”。这一表态打破了市场对持续性降息周期的预期,导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盘中一度下跌逾1%。

本次会议还凸显了政治因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持续在社交媒体上施压美联储,要求“大幅快速降息”,其新任命的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更是在首次会议上就投下反对票,主张更大幅度降息50个基点。面对这些压力,鲍威尔重申将坚定维护美联储的独立性,强调除了抗通胀和稳就业的“双重使命”外,不会考虑纳入其他政策目标。

选择25个基点而非50个基点的降息幅度,反映了美联储的审慎态度。鲍威尔解释说,更大幅度的降息未能获得广泛支持,当前政策仍具“限制性”,此次调整是为了向更中性的利率水平过渡,以支持就业而不加剧通胀。分析认为,25个基点的降息既能释放宽松信号,又为后续政策预留调整空间,避免被市场误读为对经济衰退的恐慌反应。

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对未来利率路径预测的可视化工具(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的中位预期是年底前再降息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决策层倾向于在年内剩余两次会议上各降息25个基点,使年底利率区间降到3.5%至3.75%水平。

市场对美联储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普遍持乐观态度,但需要清醒认识到,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债务高企与地缘冲突交织的背景下,本次降息也可能带来多重风险,实际效果未必如市场预期。

美联储降息预计将削弱美元资产相对收益,推动国际资本向新兴市场流动。历史经验表明,利差优势明显且经济增长前景良好的新兴市场往往成为资金流入的首选目的地。短期看,资本流入有助于缓解当地融资压力,降低企业美元债务成本。但长期来看,大量热钱涌入可能推高资产估值,滋生泡沫,增加金融脆弱性。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美元信用体系可能出现的调整。美联储在核心通胀率仍维持在3.1%的水平时启动降息,市场认为这是对美元长期价值的重新考量。加之降息周期与财政赤字扩张同步推进,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可能面临新的考验。

此外,降息周期所带来的宽松环境,可能暂时缓解部分高债务经济体的偿债压力,但结构性问题并未真正解决。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美国自身,其债务风险依然存在。若最终利率走势与市场预期发生显著偏离,融资条件再度收紧,部分高度依赖再融资的主体可能面临严重的债务困境。

对中国而言,美联储降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中国有望凭借经济体量和市场深度成为资本青睐的目的地,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短期资本大进大出可能加剧市场波动,需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完善逆周期调节工具,同时吸引长期投资者,提升资本流入的稳定性。

总体来看,美联储正艰难行走在抑制通胀、支持就业和应对政治压力的多维平衡之中。与以往降息周期不同的是,当前美国经济中的中性利率已出现结构性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货币宽松的实际空间。若未来美联储推行过度宽松的政策,不仅可能引发市场对其控制通胀决心的质疑,而且有可能导致通胀预期脱锚、价格再度攀升的风险。

在全球经济联动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各经济体需要密切关注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加强政策协调,防范潜在风险。美联储未来的每一步决策,不仅关乎美国经济冷暖,更将深刻影响全球金融格局的重塑。(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孙昌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法律不会配合“嘎子哥”的表演 维 辰 9月10日,曾出演电视剧《小兵张嘎》的演员谢孟伟,身着警服在快手平台直播带货,被网友举报。9...
手机一键可查!国庆节后,上海市... 打开手机,轻点屏幕,几秒钟后,婚姻诉讼档案的查询结果便能送达市民手中。近日,由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高...
支持以色列成政治正确,德国一票...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欧盟委员会17日表示,已向欧盟理事会提交对以色列的制裁提案,涉...
中国羽毛球大师赛16强战,国羽... 9月18日,中国羽毛球大师赛进入第三个比赛日的激烈角逐。五个单项都进入1/8决赛。在深圳球迷的助威声...
A股午后急跌,什么情况? 9月18日,随着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A股市场盘中大幅跳水,三大指数收盘集体跌逾1%,超4300只个股...
欧冠-拉什福德世界波+梅开二度...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3时,25-26赛季欧冠小组赛首轮打响,巴萨客场挑战纽卡,第58分钟,拉什福德...
外部掣肘减弱 我国货币政策“以... 时隔9个月,美联储重启降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月17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
宏观政策“四两拨千斤”的艺术 今年以来,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成效如何?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
“立即停止!”《731》制片方... 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 为题材的电影《731》 今天(9月18日)正式在全球上映 外交部回应电影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