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门”到“定规”: “十四五”金融制度型开放交出答卷
创始人
2025-09-19 00:47:10
0

[ 据《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4—2025)》报告,过去五年,信托、理财、保险资管等受托资产年均增速达8%。 ]

“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国金融业开放已从“打开大门”升级为“重塑规则”。过去五年,负面清单不断压缩,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全面取消,沪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扩容,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推进,勾勒出制度型开放的清晰轨迹。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地缘与产业变局叠加的背景下,展望“十五五”,中国金融开放如何再下一城?

“十四五”答卷:

标志性制度突破

过去五年,“十四五”规划下的中国金融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实现了从市场准入到规则对接的历史性跨越。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全面取消,沪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扩容,标志着中国金融业从“管道式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

“‘十四五’期间最具标志性的制度突破主要体现在三条主线:一是负面清单与国民待遇框架的实质落地;二是要素流动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升级;三是金融法治与宏观审慎框架同步完善。”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互联互通机制也取得显著进展。从沪港通起步,先后落地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产品类型从股票拓展至债券、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和利率互换等资产类别,与此同时,债券通“南向通”正式开通,QFII与RQFII制度完成并轨,跨境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值得一提的是,沪伦通机制已扩展至德国、瑞士等欧洲主要金融市场,构建起横跨亚欧的资本市场纽带。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外资持有A股市值约为3.4万亿元、占比达4.3%,较“十三五”末提升1.8个百分点;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16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7%。

稳步扩大金融业制度型开放,首要前提是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度接轨。近年来,中国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为参照,在绿色金融、数据跨境流动、ESG信息披露等领域先行先试。

在此基础上,金融法治与宏观审慎框架同步升级。《期货和衍生品法》的颁布填补了衍生品市场的法律空白,为外资参与利率、汇率、信用、商品衍生品提供清晰的法律边界;同时,数据跨境、反洗钱及制裁合规细则持续更新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对记者分析称,“十四五”时期的制度型开放,已经从边境管理逐步延伸到境内规则,从单一市场准入转向规则、标准和监管的全面对接。在投资领域,制造业基本全面放开,负面清单压缩到历史低位;服务贸易和金融领域也在不断减少限制。

据《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4—2025)》报告,过去五年,信托、理财、保险资管等受托资产年均增速达8%。截至2024年末,总规模升至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居于全球第二。

“中国经济转型与居民财富积累催生多层次金融需求,外资专业能力可精准匹配市场缺口。全球最大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居民理财需求从‘保本收益’转向‘多元配置+长期服务’,为外资机构带来战略机遇。”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奚君羊认为。

“十五五”闯关:

深化互联互通与规则对接

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五五”时期,金融开放将进入更深层次的“闯关时刻”——在补齐制度短板、对接国际规则和保持风险可控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十五五”期间,互联互通机制仍是金融开放的重点抓手。

曾刚认为,未来应从“三个层面、九项抓手”优化互联互通制度:

第一,在准入与通道方面,应扩容互联互通标的和产品谱系;提升ETF和个股做市水平,缩短结算周期;并优化交易额度和撮合时段,探索跨时区延长交易和T+0限价回转试点。

第二,在对冲与风险管理方面,应扩展外资在岸对冲工具“白名单”,允许使用更完善的股指、利率、汇率和信用衍生品;同时,完善套保配额和远期、期权工具供给,减轻汇率波动冲击。

第三,在信息与监管协同方面,应统一ESG/气候披露框架;建立跨境合规互动平台,明确数据出境白名单机制,缩短审批链条;完善跨境证券纠纷处理与投资者赔付安排,研究股息预提税减免和基金通税收中性。

“总体目标是让海外投资者在中国市场看得清、进得来、留得住、退得出,以制度确定性换取长期资金的确定性。”曾刚表示。

在市场准入层面,业内专家呼吁进一步压缩金融服务业负面清单,建立内外资一致的牌照分类与审慎标准。

“进一步放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包括设立形式、持股比例、股东资质、业务范围和牌照数量等,以吸引更多优质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奚君羊则建议。

在互联互通渠道拓展上,他提出,可以参照沪港通和债券通的经验,探索建立与新加坡、东京、巴黎和法兰克福等金融中心的互联互通机制,推出更多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资金跨境流动和资源配置。

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新局:

从“稳慎”到“结构性突破”

“十四五”时期,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机制改革均取得实质性进展。 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覆盖180个国家,全球超过80家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虽然与美元约40%的占比仍有差距,但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正在稳步上升。

“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跨境投资和区域货币合作中具有战略潜力,但仍是一个渐进过程。目前人民币在国际经贸中的结算占比提升空间巨大。”赵忠秀指出。

在离岸市场方面,探索正在提速。香港率先试点数字人民币债券,新加坡推动人民币与东盟货币直接交易,mBridge项目吸引中东央行加入,为能源贸易引入数字货币结算场景。这些新尝试拓展了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边界。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离不开汇率机制改革的配合。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分析称,“十四五”期间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在岸人民币汇率的标准差由0.22提升至0.35,变异系数由0.03上升至0.05,波动区间从0.92扩大至1.04。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韧性”的提升并非依赖中美利差,而在于国内基本面。“过去几年中美利差从正转负,甚至深度倒挂,但人民币并未持续单边贬值。关键决定因素还是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王青举例称,2024年四季度中国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经济预期改善,尽管同期中美利差扩大,但人民币贬值压力明显缓解,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逆势上行3.6%。

展望“十五五”,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改革仍是金融开放的核心议题。

业内普遍预期,人民币未来将在三个方向发力:一是扩大在能源和大宗商品结算中的使用,推动人民币计价逐步落地;二是强化香港、新加坡等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功能,提升跨境流动性;三是推动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和投融资中的应用,打造支付—融资—储备的闭环。

王青强调,未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适时释放升贬动能,发挥宏观经济稳定器作用;同时丰富汇市风险对冲工具,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英... 过去10个月里,阿莫林因对待科比·梅努的方式遭到猛烈抨击。阿莫林上任以来,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他并不...
国安亚冠赛冲突全景:王子铭与河... 在9月18日晚进行的亚冠联赛小组赛E组首轮比赛中,北京国安主场迎战越南球队河内公安。比赛的节奏在进入...
“女教师在三人微信群聊八卦被行... 澎湃新闻记者 朱敏骏 实习生 魏子墨 杭州一女教师在三个人的微信群聊天因诽谤他人被台州警方行拘一事有...
以色列前驻华大使:哈马斯应该被... 巴以冲突持续升级,以色列前驻华大使马腾在18日的香山论坛上表示,哈马斯应该被消灭,但以色列袭击卡塔尔...
做梦都想不到,中国男排“淘汰”... 2025年国际排联世界男排锦标赛今晚结束了所有小组赛的比拼。在H组的最后一场小组赛上,已经无缘淘汰赛...
"10号发货,生产日... 9月18日,胖东来发布关于“芋泥麻薯、红豆蛋黄酥饼组合”物流信息不同步调查报告。 胖东来经过调查后发...
正式官宣!穆里尼奥出任本菲卡主... 北京时间2025年9月18日消息,穆里尼奥终于以正式身份回归本菲卡,这位62岁的狂人驾驶着一辆略显老...
男子行凶后发文称“为爱情三年任... 来源:内蒙古晨报 9月17日晚,陕西商洛镇安县发生一起刑事案件。9月18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多方获悉,...
原创 取... 近日,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的一系列对华出口限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限制并不是偶然,而是...
何雷中将:个别国家过高估计自己... △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何雷中将在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 9月18日上午,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