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港股狂飙行情中,低迷数年的创新药再度成为了市场瞩目的明星板块。
板块内部,北海康成-B(01228.HK)拔地而起,已暴涨近19倍,此外德琪医药-B(06996.HK)、和铂医药-B(02142.HK)、三生制药(01530.HK)等多股涨逾4倍,科伦博泰生物-B(06990.HK)、百济神州(06160.HK)、信达生物(01801.HK)等股也有着非常亮眼的表现。
从原因来看,一方面,创新药板块此前经历了长时间调整,估值处于相对低位,连年下跌也使得一些不坚定的投资者出局,筹码相对集中,盘子变得“干净”,当市场环境好转,资金回流时,板块容易展现出强劲的爆发力。
另一方面,创新药板块在2025年迎来了多则利好消息,资金也随之涌入,这轮疯涨行情得以被点燃。
“出海”案例频现,板块业绩改善明显
具体而言,消息面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创新药”纳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年内,国务院就出台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统筹价格管理、医保支付、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机制,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
到了2025年6月份,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又联合推出《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覆盖研发、审批、准入、支付全链条的16条政策,更为创新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政策的持续助力下,国产创新药企在ADC药物、双抗等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基本面方面,从边际变化来看,和铂医药-B中期归母净利润同比飙升4936.38%至5.13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速在港股创新药板块内表现最为亮眼。此外,和黄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多家创新药企的中期归母净利润录得翻倍增长。
根据业绩公告,2025年上半年,和铂医药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大增主要系因为分子许可费收入迎来飙增,这是因为期内与全球制药公司的战略合作及新取得的创新产品对外授权。
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之一,恒瑞医药(01276.HK)的归母净利润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9.67%至44.50亿元,表现最佳。对比往年业绩,恒瑞医药中期营业总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创下了半年度新高,稍显不足的是今年上半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放缓。
另一家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5.63%至4.50亿元,是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百济神州中期业绩大增,实现扭亏,主要因核心产品泽布替尼放量超预期。与此同时,百济神州还上调全年营业收入指引为358亿元至381亿元,毛利率为80%至90%中高位区间,经营性现金流扣除购建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后预计净额为正。
不难发现,港股创新药板块的盈利能力在2025年迎来显著改善。
西南证券在近期的研报中指出,当前,创新药产业已步入一个以盈利驱动为主的新周期,基本面已明确出现拐点。头部企业在商业化产品的推广中实现盈利,海外的授权及全球临床突破也在加速研发价值的转化。此次产业趋势的变化标志着十年的技术积累正在逐步转化为实际的商业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药板块盈利表现改善离不开产品“出海”的功劳。
长江证券近日的研报显示,从创新药BD事件数量来看,截至2025年9月15日,中国创新药出海BD交易数量为95项,占全球BD交易数量比例为11%,而2016年该数据仅为2%,此后占比迅速提升。
从创新药BD事件交易金额来看,2025年中国创新药出海BD交易事件总包累计交易金额为890亿美元,占全球创新药出海BD交易事件总包累计交易金额的比例为33%,而2016年该比例不到1%,该比例自2019年起迅速提升,至2025年已较2024年的17%接近翻倍。
事实上,除和铂医药外,上半年港股市场还有许多创新药企因为对外授权而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大增,包括恒瑞医药、翰森制药、先声药业等。
“配售潮”涌来,“广积粮草”血拼研发
在业绩改善、股价飙升之后,众多创新药企也纷纷抛出了配售融资计划,这也是今年港股创新药板块的另一个“潮流”。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港股的医药生物、医疗设备与服务行业有近60家企业宣布配股融资计划,其中创新药企是主流。
例如,9月10日,来凯医药-B(02105.HK)公告称,将以每股16.30港元向不少于六名承配人配售3600万股新股,配售价较9月9日收市价折让约9.5%,预计可筹得净额约5.78亿港元。其中,约九成资金将用于支持临床及临床前管线的持续研发,其余则用于日常运营。
此外,创胜集团-B、圣诺医药-B、先声药业等多股都在下半年抛出了配售集资计划。
从原因方面来看,这些创新药企都是想趁股价涨起来之后募集一笔资金用于支撑后续的研发工作,以及维持日常运营等,而这主要也是因为创新药的研发特别“烧钱”,还有众多创新药企处于亏损状态,现金流比较紧张,包括瑞科生物-B、科笛-B、永泰生物-B等。
不过,在盈利能力提升、授权交易频发、配售集资等因素的影响下,也有许多创新药企手握大量“弹药”,包括百济神州、再鼎医药(09688.HK)、君实生物、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这些也是国产创新药企中的佼佼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后续或将有更多创新药企会加入这股“配售潮”,对股价带来的影响需要留意。
利好因素仍在积聚,国产创新药前景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药板块的利好因素仍在积聚,有望助力行业继续高速发展。
外部环境方面,9月17日(当地时间),美联储最新的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之间。此外,美联储预测中值显示2025年将再降息50个基点,2026年和2027年将各降息25个基点。
美联储降息之后,创新药企或更容易进行融资,这对那些尚未实现商业化的创新药企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东方财富证券复盘2000年来5轮美联储降息后A股、港股市场表现后指出,预防式降息期间A股、港股总量维度受自身基本面影响表现不一,但结构上共同指向受益于低利率估值扩张的成长板块和其他利率敏感型行业,且港股弹性更大。东方财富证券预计,具备景气支撑和业绩想象空间的AI算力/半导体、创新药预计都将有所表现。
政策支持方面,9月1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提出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设立“30日审评审批通道”,这是在2019年实施的“60日默示许可”制度基础上的再优化。
此外,AI技术的飞速进步等因素亦对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前景产生了利好刺激。
结语
总的来看,2025年,国产创新药行业在资本与政策的双轮驱动下,“商业化兑现与全球化突围”的竞争格局愈发清晰:头部企业凭借核心管线商业化放量、差异化技术平台突破与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持续夯实市场地位。尽管尖端靶点研发仍面临技术壁垒挑战,但政策全链条护航、出海交易爆发与盈利拐点显现,仍为行业打开了广阔发展空间,推动其迈向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化布局的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自成立以来便高度关注创新药行业前沿动态的“港股100强”评选,始终积极顺应产业变革趋势。创立十余年来,榜单持续优化结构、增设多个细分板块,力求更全面、及时地捕捉港股市场中的创新药产业新趋势。
据悉,第十二届“港股100强”评选活动的准备工作已正式启动,榜单候选筛选正有序推进,且拟增设多个细分榜单,重点关注创新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深度呼应当前产业发展热潮。
那么,哪些企业能凭借技术突破、市场表现等卓越特质,在这场权威评选中脱颖而出?让我们共同期待。
作者:云知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