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力文 通讯员 高川
近日,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因微信群争执引发的邻里纠纷案件。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最终以一方公开道歉、另一方撤回起诉的方式,为这场持续半年的矛盾画上句号。
事件源于2024年11月,湖滨区某村村民老卢与老张因村务消息在村小组微信群发生争执,老张情急下使用辱骂性语言,引发老卢不满。虽经村委会、派出所多次调解,老张始终未道歉,老卢遂于2025年6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侵权责任。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通过查阅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发现双方矛盾核心并非单纯的言语冲突,而是多年邻里积怨的集中爆发。庭审中,双方家属情绪激动,提交的证据材料达数十页,包括5张争议过程录像光盘、20余页微信记录截图,争执焦点始终围绕“是否构成名誉侵权”“道歉形式是否合理”展开。
为彻底化解矛盾,法官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分别与双方沟通。对老卢,释明名誉侵权的法律界定,引导其理性看待纠纷;对老张,则强调言语不当的法律后果,劝说其正视自身错误。经过三次调解、十余次电话沟通,老张最终认识到问题,于9月11日在村小组微信群发布书面道歉,老卢随即申请撤回起诉。
“基层纠纷往往连着‘人情债’,不能只讲法不讲理,也不能只说理不讲法。”承办法官表示,此类案件的处理关键在于找到法律底线与邻里情分的平衡点,通过耐心疏导让双方“各退一步”。
据统计,今年以来,湖滨区法院已通过调解方式在案件诉讼过程中化解矛盾纠纷2064件,调解成功率较去年大幅提升,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