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堆积如山的卷宗中埋头寻找线索?传统办案模式正被颠覆。
在贵州,检察官们已经开启“数字办案”新模式——通过数据碰撞、模型分析,让隐藏在背后的违法线索自动浮现。
2023年,清镇市检察院发现辖区内部分机动车维修厂存在非法处置废机油的问题。面对全市200多家分散各处的维修企业,传统人工排查方式难以实现有效监管。
清镇市检察院随即启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调取全市机动车维修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与2000余条运输车辆危险废物备案数据、30000余条运输车辆GPS轨迹数据进行系统比对。通过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出三类疑似违法情形:工商登记为机动车维修但未办理危险废物备案、运输车辆未到维修企业却声称转运废机油、运输车辆轨迹异常。
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运行以来,清镇市检察院共筛查出涉嫌违法线索20余条,移送行政机关查处5件,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件1人。同时,以此为契机推动了全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检察官利用数据模型寻找线索
这一案例只是贵州数字检察工作的一个缩影。贵州是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阳更是被誉为“大数据之都”,贵州检察机关在发展浪潮中已率先走在数字化变革的前沿。
近年来,贵州检察机关坚持全省“一盘棋”规划,全面整合数据资源,建成贵州检察大数据中心,为全省三级检察院提供统一数据服务。同时,还建成全省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实现办案数据互联互通,在减假暂、刑事执行等监督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全省范围内,各地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大数据法律监督新模式。金沙县检察院针对保障房被冒领问题构建监督模型,推动行业治理;花溪区检察院针对农村“治厕”资金发放情况开展大数据监督,保障惠民资金精准落地;册亨县检察院利用“复垦复绿”大数据监督模型,守护绿水青山;大方县检察院研发的“人民法院送达刑事裁判执行文书违法监督模型”已上架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并入选2025年《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汇编》,成为“全国共享”的经验典范。
“数字检察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监督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了‘办一案、牵一串、治一片’的监督规模效应。”贵州省检察院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贵州检察机关已构建涵盖生态环境保护、民生资金监管、司法权力运行等多个领域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体系,有效提升了法律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这些模型不仅在省内检察系统推广使用,更有不少被全国检察系统采纳应用。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贵州检察机关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为重要抓手,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法律监督新模式。下一步,贵州检察机关将围绕机制创新、场景深化、规则整合、数据治理、智能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做实数字检察工作,为服务贵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华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