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中美双方进行了又一轮贸易谈判。在这次紧张的对话中,双方虽然未能达成重大突破,但在氛围复杂的背景下,双方的博弈却更加显现。美国商务部宣布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这其中包括13家半导体公司。中方随即回应,强硬表态并甩出两张“王炸”反制美国,特朗普此时急需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美国此次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尤以半导体领域为重。通过增加制裁,美国意图加大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限制,尤其是半导体行业。这一举动不仅是为了承接美国对中国科技封锁的战略,也是在持续施压中国的关键行业。然而,特朗普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面对美方的加码,中方选择了迅速回应,并且在谈判桌上表现出坚定的决心。
面对美国的制裁,中方做出了迅速而果断的反制。首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展开反垄断调查,指控其在收购迈络思科技股权案中未遵守限制条件。英伟达作为美国半导体领域的重要企业,若调查结果确认违规,其可能面临中国市场销售额10%的罚款,影响深远。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英伟达的第二大市场,潜在罚款金额超过10亿美元。
与此同步,中方启动了针对美国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旨在保护国内芯片产业免受美企低价倾销的冲击。中国在模拟芯片领域的市场依赖度较高,这项反倾销调查可以为本土企业创造缓冲空间,避免美国企业通过低价策略进行市场占领。
这两项反制措施直接针对美国的科技霸权,显示出中国不畏压力、敢于反击的姿态。通过反垄断调查和反倾销调查,中国不仅捍卫了本土企业的权益,也通过实际行动表明了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立场。
特朗普急于修复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背后有着多重政治与经济因素。美国农业和制造业领域,尤其是大豆行业,正面临巨大的压力。曾经是美国最大的大豆出口市场,中国如今却未能及时恢复采购,导致美国农民积压了大量库存,无法销往中国。特朗普必须尽快解决这一困境,否则将失去农民和工人的支持,这些人是特朗普未来选举的重要选票基础。
此外,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在国内面临法律挑战,部分关税政策可能被判违规,导致特朗普过去对其他国家征收的额外关税被撤销。这一法律挑战使特朗普不得不加速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寻求突破,以修复其在贸易政策上的形象。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称中美谈判“非常顺利”,并表示两国关系“稳定”,这种表态明显是为了稳住国内政治局势。然而,言辞间的急功近利,不难看出特朗普希望通过宣扬成功的谈判结果,来遮掩谈判过程中未取得实际进展的事实。
尽管特朗普急于修复关系,但中方的态度依旧强硬且明确。尤其是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议题上,中国不会轻易妥协。中方在TikTok问题上始终坚持“科技问题不能政治化”的原则,明确表示不容许通过牺牲企业权益来迎合美方的“安全担忧”。中方将依法进行相关技术出口和知识产权使用权的审批,并坚决维护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外,中方强调,与美方的谈判应当是平等、公正的。
通过两轮反制措施,展示了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战略自信,也传达出中国不希望在关键领域被美国一再压制的立场。中美第四轮谈判再度凸显了双方经贸关系中的复杂性。美国通过加大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意图阻止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而中方则通过反制措施捍卫本国企业的利益,并为国内产业的发展创造空间。
双方在关税、市场准入、能源合作等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而在更深层次的战略博弈中,谈判的结果更多是一次“耐力赛”,各方都在寻找彼此的底线,试图在全球经济的新秩序中占得先机。中美贸易谈判从最初的关税问题,到如今涉及更广泛的技术、产业、能源等领域的争端,表明双方的博弈已经进入深水区。这场斗争不仅仅关乎单一的贸易协议,而是涵盖了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等多重因素。中方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逐渐在全球经济大棋局中寻找自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