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一直以来都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的细胞。然而在太平天国中,却推行了一项非常奇特的制度,实行男女分馆而居,即使是夫妻也不能住在一起,一旦被发现就是杀头之罪。这种“男女分馆”的政策,意味着家庭被取消了。那么,太平天国的这项“奇特”政策是如何出台,如何推行,又是如何取消的呢?
一、战时女营
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拉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不过,金田起义与以往的农民起义不太一样,因为它是以拜上帝会为基础的,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因此许多人都是携家带口,甚至带着整个宗族加入拜上帝会的。为进行适应战时的需要,洪秀全在起义之初的《定营规条十要》中宣布“要别男营女营,不得授受相亲”。
为此,洪秀全、杨秀清还专门向将士们进行解释,“但当创业之初,必有国而后有家,先公而后及私;况内外贵避嫌疑,男女均当分别,故必男有男行,女有女行,方昭严肃而免混淆”。之后,太平军中就开始严格实行的男女分营的制度。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这种男女分营的制度还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战时政策。
二、男女分馆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占武昌,这也是金田起义以来攻取的第一座省城。对于如何管理这座大城市,太平天国的高层显然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将“女营”拓展成“女馆”。之后,武昌城内的所有男女老幼按照性别,“各二十五人为一馆,彼此不相往来”。如果发生“男至女馆,女至男馆”的事情,将会遭到“即时斩首”的惩处。
在武昌停留近一个月后,太平军顺江而下,于同年3月夺取南京,并定都于此,接着又占领镇江、扬州等地。在这几座城市的管理上,太平天国依然实行的是“男女分馆”的政策。女馆的通常由资历较深的广西、湖南籍的太平军女战士担任统领。女馆中的女性们每天都要参加各种劳作,然后发给粮米,过着统一的供给制生活。
三、被迫取消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家庭观念还是比较重的,常以“家破人亡”作为人生的最大不幸。太平天国的男女分馆而居的政策,让许多普通城市居民感到人虽未亡,但家已经破,自然对这个政权也不会有什么好感。与此同时,太平天国的中下层将士对于这种男女分离的生活也是不满意的,在他们看来,“王”们可以娶众多女子,而他们却夫妻分离。
陈宗扬算是太平天国的一位高级官员了,担任冬官又正丞相之职,可是他却因与妻子同宿而触犯“天条”,结果在1854年3月处死。而洪秀全在进入南京之前,就已经有三十个妻妾,这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总而言之,这种取消家庭、男女分离的制度越来越不得人心,最终天国的高层被迫在1855年取消了这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