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9月10日讯(通讯员 李宏敏 陈怡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真没想到,没花一分钱诉讼费,三天就拿到了全部赔偿款,这比走诉讼程序快太多了!”近日,一位在镇江丹徒法院“道路交通事故赔偿专场调解会”中快速获赔的当事人连连称赞。这样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体验,正是该院立案庭创新推行“专场调解会”解纷模式取得的显著成效。
现场
面对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事实清晰、法律关系明确却仍耗时过长、耗费过多的困境,该院立案庭主动转变理念,跳出传统审判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符合类案特点的调解新机制,以“为群众解忧、为法官减负、为审判提速”为目标,创新推出“道交专场调解会”模式,对尚未进入鉴定或已完成鉴定待开庭的案件进行集中梳理、批量受理、专业调解、一站化解,开辟了高效解纷新路径。
现场
今年7月23日、8月25日,立案庭连续组织开展两场“道交专场调解会”。每一场调解,都是一次多方协作、精准发力的过程。承办法官提前协调涉案保险公司指派专业审核人员携带理赔工具、授权文件“有备而来”。调解现场,法官主动介入核算损失、厘清责任、解释标准,引导双方现场对账、现场协商。对于达成一致的部分,即时生成《部分调解书》或由当事人签署结案申请;对诉讼费分担等问题,则灵活运用《民事决定书》予以处理,既避免因小争议影响大流程,也确保程序规范、不留后患。
这种“现场计算、现场审核、现场确认、现场送达”的一站式工作方法,不仅极大提升了纠纷化解效率,也显著增强了当事人对调解结果的认可度和自动履行率。截至目前,已通过该模式成功调解案件11起,所涉赔偿款达254万余元,均在10个工作日内迅速赔偿到位,累计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鉴定费等3.9万余元。
现场
“传统的诉讼程序就像‘单人门诊’,而专场调解会更像是‘专家会诊’,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解决一类问题。”陈文勇庭长这样比喻。在他看来,专场调解模式的优势不仅在于“快”,更在于“柔”和“准”,即用沟通替代对抗,用弹性适配替代机械流程,既贯彻了司法为民宗旨,也体现了源头解纷的新思维。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是审判方式的优化,更是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的重要举措。除了道交纠纷,该模式还有望拓展至劳动争议、物业服务合同等更多适宜调解的民生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丹徒经验”。接下来,丹徒法院将持续完善调解与诉讼的衔接流程,强化信息化技术辅助支撑,推动“专场会”模式从“试点”走向“示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度。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