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法官,压在心里这么久的事总算放下了,今晚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近日,在武汉市江岸区综治中心,居民胡大爷握住法官杨松的手,长舒一口气。一场持续四年的邻里纠纷,在法院、社区和物业的多方联动下,终于化解。
2021年初,胡大爷发现自己家中卫生间棚顶开始漏水,想着不是很严重,也没联系物业和楼上邻居,自费花了500元修理。不料,半年后阳台又发生严重漏水,木地板、柜体等多处受损。
胡大爷赶紧联系了楼上邻居张师傅,但双方对漏水原因各执一词。随后,纠纷愈演愈烈,四年来历经多次协商、投诉均未解决。
今年8月,胡大爷与张师傅再次发生纷争后,来到江岸区法院,打算与邻居“对簿公堂”。在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释法和引导下,胡大爷情绪稍有缓和,并同意到区综治中心通过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程序解决问题。案件立即流转,由驻点法官杨松、特邀调解员吕忠心共同开展调解。
“双方分歧有四年多了,得去现场看一看,才能真正了解情况。”杨松决定前往胡大爷家实地调查,她特意将调查时间安排在中午,“这个点双方都在家,也更容易静下心来沟通。”
气温逼近40℃,制服很快被汗水浸透。杨松和吕忠心来到小区,先向社区网格员详细了解两家这些年的往来情况,随后又向物业工程师傅询问建筑结构特点。
在胡大爷家中,杨松仔细查看了漏水点。她俯身蹲在墙角,认真观察潮湿的墙面,手指轻轻触摸受损的木地板边缘,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
“我理解您的委屈,”杨松对胡大爷说,“四年确实不容易,今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彻底解决。”
另一边,吕忠心在张师傅家中发现,阳台角落确实存在老化问题。
“如果真是我家的问题,我们愿意承担。责任都没明确,他们每次上来就吵,谁能接受得了。”张师傅想起两家的纷争,也心有怨气。
吕忠心递上一瓶水:“别着急,咱们今天就是要心平气和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根据目前调查的情况和双方的态度,杨松注意到,双方都想把问题彻底解决,但缺乏一个权威、中立的判断打消顾虑。
于是,杨松审时度势,提出了一个调解方向,她转向物业工程师傅说道:“既然双方都对漏水原因有疑问,能不能做一个专业勘查,用技术说话。”
工程师傅使用专业工具对上下两户阳台进行了仔细检测,比对水渍痕迹和结构老化程度,最终明确漏水原因是楼上阳台防水层年久失修。这一结论基于现场实测和专业知识,清晰客观,双方听后均频频点头,不再争执。
“远亲不如近邻,”杨松趁热打铁,“胡大爷之前遇到漏水,也是自己维修的,张师傅你也表态愿意承担责任,今天咱们就把这个心结彻底解开。”
随后,杨松、吕忠心与双方促膝长谈,现场厘清维修范围、责任和时限等关键条款,一条条仔细确认。
“您看这一条,要求防水不仅修好,还要经物业验收,这样对您两家都是保障,是不是?”
在二人的耐心劝导下,张师傅主动表态:“杨法官,您和各位同志这么热心,大热天跑来,我一定负责把维修做到位,您放心!”
胡大爷也长舒一口气:“只要能彻底修好,过去不愉快的事就让它过去。”
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张师傅一个月内将漏水部位修复完毕,恢复原状。
几天前,杨松电话回访维修情况,胡大爷表示漏水部分都已经修好,并且物业也验收通过,两家关系重归于好。
这场持续四年的邻里纠纷,终于在酷暑中化解。(姜泰阳)
下一篇:我市开展涉农政策法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