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花钱走捷径,差点钱职两空,多亏法院帮我追回了钱款!”拿到调解协议的小卢感慨道。近日,桃源县人民法院三阳法庭成功调解一起付费介绍工作合同纠纷案,不仅为求职者挽回损失,更以案例警示,求职切勿轻信 “花钱找关系”,正规途径方为正道。
2024年4月,急于解决就业问题的小卢,听闻老万自称 “人脉广、能搞定工作”,便与其签订《就业咨询服务协议书》,约定由老万帮忙解决长沙地区各大银行的就业问题,事成后支付12万元 “介绍费”。满怀期待的小卢,签约当天就将 12万元转给老万。
然而,数月过去,老万承诺的工作毫无进展。小卢多次催促,对方要么推诿拖延,要么避而不见。意识到可能被骗的小卢,无奈诉至法院,要求退还全部费用并赔偿损失。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梳理证据发现,双方签订的协议、转账记录及聊天记录清晰证实了纠纷事实。考虑到此类 “花钱找关系”的行为易助长不良风气,法官决定优先调解。
调解中,老万辩称已为求职付出努力,只因招聘复杂才未成功,只愿退部分费用;小卢则坚持对方未履约,要求全额退款并赔偿。面对僵局,法官直击要害:根据《民法典》,以不正当手段达成的求职约定,违反公序良俗和公平竞争原则,不受法律保护。老万收了钱却未提供有效服务,理应退款;小卢试图 “走捷径”的行为本身不当,主张损失缺乏依据。
一番释法明理后,双方均认识到错误。最终达成协议:老万分两次退还小卢12万元,小卢自愿放弃其他诉求。
法官提醒
求职者应通过正规平台、招聘会等合法途径求职,凭借能力公平竞争。切勿轻信 “花钱找关系” 的承诺,此类约定不受法律保护,不仅可能破财,还可能卷入骗局。遇纠纷要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守好自身权益。
来源:指尖新闻
作者:涂思思 伍梦霞
编辑:邱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