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财闻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现场获悉,自2020年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累计形成了具有标识度的制度创新成果690项,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取得新突破,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实现新提升。
据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副主任胡真舫介绍,在首创性探索方面,浙江自贸试验区聚焦关键环节突破,形成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93项。
比如,针对跨境电商行业痛点,杭州片区首创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双向跨关区退货模式,企业可灵活选择最优退货方案和口岸,有效降低成本。在通关便利化领域,金义片区首创“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实现了在“管得住”的前提下“通得快”,有效避免二次装卸等费用,通关效率提升20%以上,现已复制推广至全国12个直属海关。
在集成式改革方面,浙江自贸试验区系统推进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集成创新,金义片区迭代升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复制推广至全国39个城市;杭州片区大力发展易货贸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创新边境互贸易货结算业务,推动部分边境口岸结算成本降幅高达90%,长龙航空刚刚获商务部批复同意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全球保税维修业务;宁波片区设立保税研发专用账册,帮助企业将进口研发料件、设备纳入保税范畴。聚焦外国人“引育留”重点环节,金义片区深入开展外国人来华投资兴业集成改革,不断培育壮大国际贸易发展内生动力,已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万名外商常驻义乌。
在对接国际贸易规则方面,浙江自贸试验区积极参与全球跨境电商平台治理机制和体系建设,举办联合国贸法会跨境电商平台责任规则国际研讨会,对平台规则的设计考量、版本效力、审判实践等议题开展研讨交流。金义片区基于浙江中欧班列实践,深化铁路提运单物权化改革,推广铁路运单物权化融资、“运费贷”融资等中欧班列金融服务,并成功举办联合国贸法会陆运提单物权化国际研讨会,为国际层面完善陆上贸易规则体系提供金华实践。
宁波、杭州片区对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加强与全球知名的数字贸易标准框架(新加坡TradeTrust)的集合互联,搭建了如大宗商品国际贸易数字化服务平台(TradeGo)、万向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等重要基础设施,降低了贸易融资、政府监管、全球合作的风险与成本。杭州片区出台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办法和目录,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打通海内外人才评价体系对接通道,推进了国际职业资格与职称资格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