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魏广宝 通讯员 骆名冲 李亚瑾/文图
近日,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依托“法院+综治”联动机制,借助区综治中心“e智理”小程序,成功将张某诉曾某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推送至区综治中心,通过综治中心调解、法庭指导、司法确认的方式,实现矛盾纠纷的闭环化解,既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前置分流:精准分流纠纷,守护“老乡情谊”
宛城区法院立案庭在接收张某起诉材料后,认为原、被告是多年合作伙伴兼同乡,若简单“一判了之”恐伤“老乡情谊”。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宛城区法院在当日上午将案件推送至区综治中心启动前期调解程序,并将案件分流至溧河街道综治中心。与此同时,宛城区法院诉调对接专员实时追踪案件流转节点,确保案件在法定审查期限内完成调解程序启动。
协同调解:“法律+乡情”双管齐下,司法指导保驾护航
溧河街道综治中心调解员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与原、被告双方取得联系,快速确认双方调解意向。在确认双方均同意调解后,调解员以“法律指引+乡情融合”,通过“背靠背+面对面”的方式推进工作。一方面,依据法律规定梳理案件焦点,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另一方面,借助“老乡”这一情感纽带,进行耐心的情感疏导,有效缓解双方对立情绪,精准破解矛盾症结。同时,调解员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体系的优势,深入了解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为科学设计履约方案提供了扎实依据。
在调解过程中,面对违约金计算、利息标准等专业法律问题,调解员及时与溧河法庭沟通。溧河法庭庭长王海燕针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专业指导,并协助调整调解方案,确保调解结果合法合规、公平公正。
最终,经过短短两个小时的高效调解,在调解员的不懈努力和溧河法庭的专业指导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确定了“首期支付+分期还款+担保兜底”的还款方案,既充分保障了原告张某的合法权益,让其债权得到有效落实,又切实减轻了被告曾某的即时还款压力,实现了“双赢”局面。
效力衔接:闭环解纷+履行提醒,筑牢权益“防护网”
调解协议达成后,案件被就近转至宛城区法院溧河法庭进行司法确认。法庭工作人员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协议内容进行认真审查,在确认协议内容真实、双方自愿、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依法作出民事裁定书,明确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具备法律效力,为协议履行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同时,溧河法庭在结案前同步给义务人发送《敦促自觉履行义务告知书》,提醒其按时履行还款义务,从源头上减少后续执行问题,进一步巩固调解成果。
至此,这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通过“案件分流+联动调解+司法确认”的全流程纠纷化解机制,仅用时一天即得以圆满解决,大幅缩短了纠纷解决时间,修复了受损的社会关系,同时,司法确认不收取诉讼费的特点,也为当事人切实节省了维权成本。下一步,宛城区法院将继续深化“法院+综治”联动机制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实现前端化解、实质性化解,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平安宛城、和谐宛城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司法助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法院力量。
【编审:赵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