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政策解码 | 从脑出发 驱动未来
创始人
2025-09-02 09:47:16
0

攻克植入式电极在不同脑区的适配性难题,开发脑血管介入式等新型形态,推动非植入式电极向低阻抗、薄介质材料升级,探索光、磁、超声等多模态传感技术的融合应用

文 | 余晓晖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是我国培育未来产业新赛道的关键方向。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为我国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路径、部署了任务,是引领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安全治理的重要指引性政策。

在位于武汉的一家科技公司内,科研人员展示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微米级呈现脑机接口装置与大鼠大脑主要血管和脑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2025 年 3 月26 日摄) 肖艺九摄 / 本刊

突出数字技术与脑科学深度融合

当前,脑机接口技术正以其创新性、交叉性与前沿性,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已具备一定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进程加快,广泛而深入的协同创新网络也在逐步构建,但仍面临核心技术瓶颈、产业生态不完善等挑战,亟需通过系统性政策推动产业跃迁。在此背景下,多部委主动作为,全力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与发展条件。

《实施意见》突出数字技术与脑科学深度融合,推动多学科交叉创新,助力我国在神经解码、信号处理等前沿领域突破,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让脑机交互更智能精准,高端医疗装备更便捷实用。

当前,脑机接口技术与产业爆发期加速到来,全球创新成果涌现。我国发展与国际前沿基本同步,产业链覆盖面广,在健康医疗、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潜力巨大。《实施意见》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融合,通过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培育应用场景,破解技术水平、产业自主等短板,从国家层面引导布局,规范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的发布为民生服务开辟新路径。依托脑机接口技术创新,能为残障人士、神经疾病患者打造更精准的康复方案,推动精准医疗落地,还能够促进成果转化融入家居、工业等场景,用新技术重构健康管理与生活服务模式,为提升生活质量注入新动能。

五大重点任务

《实施意见》重点布局了五大重点任务,通过系统推进14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能力,构建协同发展生态。

攻关基础软硬件,夯实产业技术基石。基础软硬件是脑机接口产业的“根技术”,亟待突破“信号采集—处理—应用”全链条瓶颈。在传感元件层面,攻克植入式电极在不同脑区的适配性难题,开发脑血管介入式等新型形态,推动非植入式电极向低阻抗、薄介质材料升级,探索光、磁、超声等多模态传感技术的融合应用;在芯片领域,突破高通道信号采集芯片解决噪声抑制与速率平衡问题,处理芯片实现超低功耗与高速通信的协同,从硬件层面提升系统稳定性;软件支撑上,构建兼容多模态数据的编解码算法库,开发可定制的交互控制软件,打造专用操作系统,让复杂脑信号转化为精准指令的过程更高效、更可靠。

打造高性能产品,驱动产业迭代进阶。推动植入式设备向“高密度集成”升级,将神经记录传感器与超低功耗芯片一体化设计,优化深部脑刺激器、人工耳蜗等成熟产品的临床适应性;非植入式设备走“轻量化+场景化”路线,额贴、耳贴等形态提升信号采集精度,头盔、头显等集成产品实现与消费电子的无缝融合;辅助设备是提升系统效能的关键,通过脑电与肌电、眼电等多信号融合大幅提高交互精准度,高精度手术机器人为植入式设备的临床应用提供安全保障。

推动技术成果应用,释放产业多元价值。一方面,通过开展面向脑机接口的揭榜挂帅工作,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共性难题。依托高水平赛展会展示前沿成果,遴选可复制的典型案例加速行业渗透,让创新技术快速找到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强化检测与中试能力,建立统一的产品测试规范,研发专用检验仪器,布局中试平台,解决实验室样品到量产产品的工艺鸿沟,让技术创新真正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壮大创新主体力量,构建协同发展格局。培育以领军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补充的梯队,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打破技术壁垒;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开源社区等载体,让高校院所与企业的技术成果高效流动;引导创新要素向基础好的区域集聚,形成“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产业集群,推动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催生新业态。

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护航产业稳健前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掌握规则话语权;平衡创新与风险,深化伦理研究,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规范用户信息使用;建设特色学院与跨学科专业,培育懂脑科学又懂信息工程的复合型人才。

三个重点工程靶向突破

三大重点工程聚焦产业最核心的瓶颈问题,以点上突破带动整体跃升,体现政策的精准性与前瞻性。

核心软硬件强基工程围绕产业“卡脖子”环节,推动实现核心组件自主可控。在元器件方面,重点突破高集成度封装技术,将感知、计算、调节功能集成于单芯片,降低功耗与噪声,推动植入式电极与采集芯片的一体化设计,让系统更小型化、更可靠;在编码软件层面,攻克混合范式协同控制技术,针对感知觉、运动、情感等不同场景开发专用工具,实现“自然无感”的人机交互;神经解码算法借力人工智能,提升微弱信号识别精度,研发跨设备、跨任务的迁移学习模型,解决不同场景下的适配难题。

整机精品工程围绕六大类产品性能跃升展开,涵盖硬件设备迭代与软件算法优化。感知评估类产品向便携式、可穿戴演进,结合多模态信号融合技术,让健康监测更精准高效;情绪检测类产品通过AI算法升级,实现对复杂情绪状态的精细分类与动态追踪;控制交互类产品持续拓展应用场景,从脑控计算机延伸至家用机器人、智能家电等领域;安全识别类产品融合脑电等生理特征,强化身份认证的唯一性与抗干扰能力;神经调控类产品突破电磁刺激自适应技术,同步探索光、超声等新型调控路径;感知重建类产品研发多通道视听觉皮层系统,助力残障人士获得更贴近自然的感知体验,推动产品从“能用”向“好用”“耐用”跨越。

应用拓展工程以“分领域、分阶段”策略推动技术落地。工业制造领域优先在危险品、核能等高危场景试点,通过脑机接口优化工业装备与机器人控制方案,提升作业安全性与效率;医疗健康领域聚焦神经退行性疾病诊疗、残障人士康复等刚需,开发精准调控与康复方案,同时拓展脑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场景;生活消费领域则围绕智慧家居、智能驾驶等场景,开发远程操控、驾驶员状态监测等功能,让技术融入日常生活,实现从医疗级应用向普惠化服务的延伸。 (作者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俄方:希望日方停止推行“自杀式... 据塔斯社9月2日报道,俄罗斯总统助理帕特鲁舍夫在接受《论据与事实报》采访时称,希望日本政府停止推行军...
Eliza Labs起诉马斯克... 近日,开源AI协议Eliza Labs在美国旧金山联邦法院对马斯克旗下X公司提起诉讼,指控其滥用平台...
腾讯回应被米哈游起诉:系必要法... DoNews9月2日消息,近日,“米哈游告腾讯”登上热搜,引发热议。9月1日深夜,腾讯方面对此回应称...
纽卡怀疑利物浦今夏一直暗中操纵... 直播吧9月2日讯 《电讯报》纽卡跟队记者Luke Edwards发文梳理了伊萨克今年离队时间线,指出...
飞上海航班突发!男子泪崩:生命... 8月29日, 在上海航空乌鲁木齐飞上海的 FM9222航班上, 一名男性旅客突发晕厥还伴有抽搐。 乘...
内需动能进一步修复需要“反内卷... 有效需求不足、终端消费与企业投资意愿偏弱,仍抑制价格回升空间,通胀距离完成全年2%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武汉市委常委张俊勇履新湖北省水... 澎湃新闻记者从湖北省水利厅官网获悉,张俊勇已经担任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省湖泊局局长。 公开资料显...
“美国人小肚鸡肠:当年立法,是... 【文/观察者网 柳白】在多伦多郊外一小时车程的购物广场,一栋两层蓝玻璃建筑夹在水疗馆和烤肉店之间,夏...
ETF午评 | A股三大指数集... 格隆汇9月2日|A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下跌,截至午盘,沪指跌0.79%,深成指跌2.21%,创业板指跌...
杭州一对父女,炒股两个月浮盈超... 杭州又一个叫“建平”的神秘股神浮出水面,这次这位姓赵,和押中寒武纪狂赚56亿的章建平相似,赵建平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