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郝丽萍
“这案子怕是调解不成咯,各方都在踢皮球,谁都不肯认!”蔡甸法院侏儒山法庭法官助理张蕙质一脸沮丧,垂头丧气地说道。
“再等等看。”谢燕临法官轻声安慰,“我再联系村委会和司法所,咱们一起再琢磨琢磨办法。”
2025年1月,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新帮村的村民邓荣(化名)终于拿到了村里统一修建的还建新房的钥匙。6月,她满心欢喜地开始装修,特意请了表亲侄儿张强(化名)来做水电施工。双方约定“包工不包料”,邓荣负责买材料,张强负责施工。然而,正是这个看似平常的约定,却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纠纷。
由于是“包工不包料”,张强只负责用邓荣提供的材料进行施工。水电工程完工后,邓荣并未购买水阀,张强也未主动提醒安装水阀。6月中旬,村里统一调试水压,开通了供水管道。由于邓荣家二楼未安装水阀,自来水从墙壁上的水管口不断涌出,从二楼渗漏到一楼,浸泡了墙面、天花板、门和部分家具。更糟的是,邓荣在外务工,平时不住村里,直到20多天后去新房查看时才发现漏水,此时房屋受损情况已相当严重。
看着刚装修的新房变成这副模样,邓荣又急又气,认为张强作为水电工,理应提醒她安装水阀,责怪村委会在通水前未通知她,要求两方赔偿其损失。但张强觉得冤枉:“包工不包料是她定的,材料不齐不能怪我!”村委会更是无奈:“别人家都装了水阀,就她家没装,这能怪我们?”
几方争执不下,邓荣找到侏儒山人民法庭,希望法官能主持公道。面对这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纠纷,侏儒山法庭迅速组织干警前往纠纷房屋现场查看情况,并充分发挥“一庭两所+N”机制作用,联系辖区司法所一同进行调解。
然而,调解并不顺利。起初,为避免增加鉴定成本,在法庭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组织下,通过现场勘验、咨询专业装修师傅,各方对房屋损失范围和维修金额经协商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但在责任划分上互不相让,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考虑到邓荣想尽快解决纠纷后早点维修新房入住,如果调解不成进入诉讼程序不仅会增加当事人费用成本,更会增加时间成本,谢燕临法官决定再次联系村委会和司法所组织调解。
盛夏的武汉,法庭干警一次次前往纠纷房屋内,没有风扇和空调的受损新房里热得像蒸笼,每个人头顶的汗水如雨水般直往下淌。当事人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邓荣说:“谢法官,你们为我这事费心了,不管结果怎样,我都感谢你们。”
她的话让法庭干警精神一振,继续耐心和各方当事人沟通,“张强作为专业水电施工人员,确实应该提醒业主及时购买装水阀;邓荣长期不在家,对房屋疏于管理,造成损失扩大,也有责任;村里通水前如果能多提醒一句,或许能避免损失。”在谢燕临法官的反复劝说下,各方终于同意各退一步,村委会主动出面找人帮忙铲除受损墙面,张强免除前期施工费并承诺免费维修,同时用现金补偿邓荣部分损失,邓荣也承认自己有一定疏忽责任,愿意自行承担部分维修费用。
签完调解协议,邓荣和张强握手言和,众人还在曾经漏水的房子里合了影。照片里,每个人的笑容都比盛夏的阳光还灿烂。“这就是做法官的意义——看到当事人握手言和,矛盾得到彻底化解,让我们感到特别有成就感。”谢燕临感慨地说。
下一步,蔡甸法院侏儒山人民法庭将继续坚持“支部下沉、调解下村、服务下企、普法下乡”的“四下工作法”,让更多矛盾纠纷在基层就地得到有效化解,努力打造“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成讼”的枫桥式人民法庭。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