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余年对日跨国诉讼,2017年12月14日,东京高等法院对成都大轰炸案作出二审判决。这份日本承认轰炸事实的判决书,也成为成都大轰炸的重要证言之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8月29日,成都大轰炸亲历者后代杨小清希望,通过红星新闻的帮助,将这场历时十余年跨国诉讼获得的、成都唯一的判决书原件捐赠给国家档案馆。杨小清说,这不仅是为了给历史“上户口”,更是为了后世每一个成都人都能翻阅并了解这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判决书上,记录了67个因为大轰炸破碎的成都家庭,更重要的是日本承认轰炸事实;判决书之外,无数个被轰炸的家庭没有被记录,大轰炸的亲历者越来越少。
▲杨小清希望捐出成都大轰炸对日跨国诉讼判决书原件,这也是成都唯一一份
成都大轰炸对日跨国诉讼获判决
亲历者后代欲捐出唯一判决书原件
8月29日,成都下起微雨,成都大轰炸亲历者后代杨小清又一次来到人民公园。人民公园里伫立着成都大轰炸遇难同胞纪念雕塑和成都大轰炸纪念墙,雨水似乎又带回了那段抗战记忆。
抗战时人民公园还叫少城公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以炸迫降”轰炸中国大后方。在几年时间里,对川渝几十个县市进行轰炸、空袭。少城公园、骡马市一带都是被轰炸的目标。
从2005年到2017年,39位成都大轰炸亲历受害者对日跨国诉讼一打就是十余年。“对于我们来说,这场官司赢了一半,也输了一半。”杨小清多次前往日本,“赢的部分是日本终于承认成都大轰炸的史实,输的部分是日本拒绝道歉,也拒绝赔偿。”
▲判决书记录了67个因为大轰炸破碎的家庭,日本承认轰炸事实
2017年官司结束,当时重庆、乐山、成都、松潘各一份判决书,杨小清手里的是成都唯一一份。事后,杨小清用原件制成5份复印件,送给成都大轰炸相关人士。
“我一直有个心愿,想把判决书原件捐出去,捐给国家档案馆,优先考虑的是成都市档案馆。”杨小清说,“我就是想帮这份判决书‘上个户口’,让它永久存档保存。这是过去这些年来,我们几代人努力的心血,判决书里也有日方承认的轰炸史实,还有很多成都人被轰炸的情况。”
“我保存判决书原件,原件肯定不得掉。但是我不放心,我以后不在了,不晓得子女会不会继承下去,所以说交到档案馆是最放心的。这个是成都人的事,是公共的事,它代表着抗战的史实,不容有失。”杨小清希望,通过红星新闻的帮助,能够将其捐给档案馆。
红星新闻记者翻阅判决书发现,里面记录了67位成都亲历者被轰炸的经历,其中包括著名作家车辐;还有多年来多地搜集的成都大轰炸相关材料,以及日方对于成都大轰炸的回应和态度。
泡菜坛子和豆瓣酱坛子都被炸了
95岁亲历者当年因爆炸声坚定从军
除了杨小清,还有人在用另外的方式守护着抗战记忆。近期,红星新闻抗战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中关于成都大轰炸的篇目发出后,很快接到了第三位成都大轰炸幸存者的线索。事实上,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比人们已知的更为稀少和珍贵——今年8月底,一位95岁的成都老人周明昇主动联系上红星新闻,他也经历过成都大轰炸。
▲95岁的周明昇老人是成都大轰炸亲历者
周明昇在1930年出生,今年95岁。成都大轰炸时期他还在上小学,“日本飞机经常空袭成都。(成都)经常跑警报,有时是白天,有时是黑夜。”周明昇还记得日本飞机来的时候,“少城公园(现在的人民公园)被炸了,连繁华的东御街、盐市口都炸了,昭觉寺的泡菜坛子和豆瓣酱坛子都被炸了。”
成都大轰炸不曾从周明昇记忆中抹去,“我有一个同学的家就在盐市口,他家开着一个中药铺。同学连带着中药铺被炸了,很多人被炸死、炸伤。”周明昇说,他不怕炸弹的爆裂声,更多的是愤恨,“成都大轰炸坚定了我要从军的信念。”
1949年周明昇考入黄埔军校,还曾经参与成渝铁路建设。1951年周明昇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周明昇在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本科毕业。1952年国庆节他作为海军前往北京受阅,1954年起至1965年分别在四个海军院校任教员。
“我想告诉成都人的是,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加珍惜和平。”周明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