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全球的目光依旧紧盯在俄乌局势上,大家都在期盼能有一个突破性的好消息出现。毕竟,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将近三年,消耗了太多的资源和人心。各方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他当初把“24小时结束战争”喊得震天响,如今却迟迟拿不出让局势真正改观的结果。眼看要“临门一脚”,却硬生生把球踢飞,难免让外界失望。
更令人错愕的是,特朗普最近对媒体直言,普京与泽连斯基近期根本没有任何会面的打算。要知道,就在不久前,特朗普才在白宫与泽连斯基会面,双方互动友好,握手寒暄、笑容满面。特朗普还信誓旦旦地说,很快会与普京通话,并争取在两周内促成美俄乌三方峰会。当时的场景让外界一度以为和平真的近在眼前,尤其是副总统万斯和国务卿鲁比奥都在场,气氛显得格外轻松。然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表态,瞬间击碎了这种幻想。他明确表示,泽连斯基完全拒绝了特朗普的调停建议,自然没有谈判的基础。
那问题就来了:特朗普到底提出了什么条件,让泽连斯基态度如此坚决?归根结底,还是老生常谈的“领土与中立”。特朗普的思路很务实: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以换取俄罗斯的安全感;至于乌东地区的领土问题,可以通过谈判来寻找折中方案。有意思的是,普京在之前的美俄峰会上罕见地表现出“灵活性”,暗示对乌东部分地区的安排可以讨论,甚至可能接受西方为乌克兰提供一种类似北约的集体安全保障。表面上看,这已经算是俄罗斯的某种“让步”,普京把球踢回乌克兰,等于向外界展示“我有诚意,就看你们怎么回应”。
但泽连斯基却寸步不让。他不仅拒绝了特朗普的方案,还反过来指责普京根本没有真正的和平意愿,称俄罗斯只是在拖延时间以加强军事行动。这种态度让特朗普非常恼火。作为商人的他,一直奉行“交易的艺术”:乌克兰用土地换和平,俄罗斯得到安全保障,而他自己则可以收获声望,甚至问鼎诺贝尔和平奖,顺便还打击拜登政府。可泽连斯基拒绝配合,让特朗普在媒体面前直接开火,公开批评乌克兰政府,甚至拿泽连斯基的合法性说事,指出乌克兰很久没有举行大选,他的地位存在争议。更夸张的是,特朗普还爆料泽连斯基的支持率仅剩4%。这哪像一个调解人,简直像在为换人做舆论准备。
面对特朗普的强硬,泽连斯基也不得不寻找出路。他一方面在媒体上揭露所谓的“援助黑洞”,声称美国承诺的1770亿美元援助,乌克兰实际收到的不到一半,这既迎合了特朗普对拜登政府的攻击,也让自己塑造成“被亏待的一方”。另一方面,他释放信号,愿意用稀土矿产与美国做交易,换取安全保障,显然是在迎合特朗普最在意的利益诉求。然而,尽管这些小动作看似聪明,却触及不到核心矛盾。乌克兰的领土问题,不是简单的“买卖”。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背后,是无数士兵的鲜血和家庭的牺牲。泽连斯基如果轻易妥协,国内舆论和民意绝不会饶过他。
于是,他又提出“四方和谈”的想法,想拉上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绕过特朗普单独安排的路线。但问题是,他没有邀请中国参与。要知道,中国一直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立场,并提出过受到各方较高评价的和谈方案。连特朗普都承认,中国可能在和平进程中发挥作用。泽连斯基此举无异于得罪了关键角色,结果遭到俄罗斯强烈反对。克里姆林宫更直言,他作为“战时总统”的合法性本就存在争议,根本没资格发起这样的会谈。
眼下的局势,已成一个死结。特朗普想以商人逻辑解决国际政治,却发现这里的水比他想象的深得多。他搞不定泽连斯基,欧洲方面也渐渐难以控制。如今,欧洲对乌援助的总额已经超过美国,意味着欧洲在这个问题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强,特朗普若想绕开欧洲,几乎没有可能。而泽连斯基则被推到火堆上,一边要面对国内民众的强硬诉求,一边又必须依赖西方的支持,但偏偏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并不待见他。普京则坐观其变,利用西方分歧和乌克兰困境,以谈判姿态分化对手,同时继续在战场上压制乌克兰。
所以,所谓“两周内的和平奇迹”,恐怕只会停留在幻想里。现实中,更可能发生的,是俄罗斯利用窗口期发动更猛烈的进攻,进一步压缩乌克兰的选择空间。国际政治的棋局里,小国领导人的命运往往身不由己。泽连斯基能坚持多久,不仅决定乌克兰的未来,也会影响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格局。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能感叹:战争带来的苦难,总是由百姓承担。和平,真的太过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