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3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森)8月29日,第二届“人民·大公”湾区智汇政策圆桌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前海院区举行。来自粤港澳三地的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嘉宾围绕“强化大湾区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政策创新”展开深入研讨,以跨域对话凝聚发展共识,发挥智库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新而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致辞中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创新实践、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支撑,更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径的时代重任。大湾区要始终坚持国家战略导向,顺应全球发展趋势,以政策协调与机制对接打通“制度壁垒”、实现“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活力”。
圆桌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中国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鹏发布研究报告《从制度之异走向制度之利》。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正通过政策创新推动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实现从“制度之异”到“制度之利”的转变,需构建涵盖政策工具、实施主体与效果评估的三维框架,在法律协调、公共服务及科技产业协同等重点领域突破。报告建议,通过试点先行、建立协调机制及定期开展定量评估体系,促进关键要素流动,助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跨区域协同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圆桌会分别就“湾区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的政策协同路径”“湾区公共服务与区域治理机制创新”“湾区统一市场规则与要素流动机制创新”等三个主题展开讨论,政、产、学、研代表结合自身实践,交换对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制度创新的看法。
林尚立在总结中指出,需建立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湾区工作机制与平台,推动大湾区联动内地与世界,强化硬联通、软联通、数联通,尤其重视数字平台联通,保障大湾区特色优势,处理好制度规则衔接与要素联动关系,助力大湾区居民和企业获取更多资源。
据了解,“人民·大公”湾区智汇政策圆桌会定期研判大湾区政策创新面临的前沿议题,旨在总结湾区先进实践经验,推动治理现代化与区域融合深度结合。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