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一个帖子,惊掉全球金融的下巴。8月25日,特朗普在“真实社交”上甩出一封杀气腾腾的公开信,开口就是“立即生效”,结尾就是“你被开除了”。这不是真人秀剧本,而是美联储111年历史上的第一次——总统“开除”现任理事。
被轰下台的,是拜登政府提名的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理由?特朗普说她两套房子、两个地址、两次骗贷,是“潜在犯罪行为”。字里行间透着三个字:坐牢去。但问题是,哪来的法院裁定?哪来的罪名成立?除了一个模糊不清的举报材料和一堆借口,特朗普没有等调查结果、没有听取证词,甚至没有通知国会,直接下手,硬生生演了一场“审判在先、程序在后”的政治清洗。
这哪是法治?分明是宫斗剧。特朗普说罢你就罢你,不讲逻辑、不讲证据,只讲忠诚。从前是“不是自己人就干掉”,现在干脆是“你不是未来会听我的人?那我先动手为敬”。
先不说库克罪名是否成立,就算她真有瑕疵,也应由司法部来办,依法提起诉讼、审理、裁定,再依法建议罢免。这才是现代国家应有的程序。可特朗普跳过一切,直接下手,活生生把美联储理事当成了海湖庄园的门房,今天心情不好了就可以踢出去。
而且这事真就这么巧?8月初,美联储另一名理事库格勒刚刚“主动辞职”,空出一个理事席位,特朗普火速提名“自己人”米兰接任。紧接着,就拿库克开刀。这一砍,就是给另外几个“不听话”的官员打样。“不合群”的副主席巴尔也已经被特朗普盯上了。理由呢?“金融利益冲突”,也是“正在调查”,熟悉不?套路如出一辙。
于是我们看到,一场系统性的权力重构悄然上演。特朗普利用“拥趸+拉拢+替换+威逼”的组合拳,硬生生在美联储内部打造出一个“特朗普派”理事会。目前已有两席亲信、一个倾向派、一个空位正在填补,如果库克走人,那就是四席到手,七席理事会中掌握过半数票权。换句话说,鲍威尔连开会都得看他脸色。
问题是,美联储从来不是白宫的分支机构,它本该是独立运作的“货币守门员”。无论总统怎么换,美联储的专业判断不能跟着起舞。但特朗普不管这些,他上任以来就把鲍威尔骂成“蠢货”“国家毒瘤”,原因很简单——利率没按他说的降。他希望基准利率降到1%,鲍威尔偏不,特朗普就要“装修超支”把他赶下台。看起来像笑话,其实是他改造美联储的总战略——彻底掌控货币阀门,想放水就放水,想撒钱就撒钱。
这不是金融政策,这是宫廷政变。美联储理事从此变成“忠诚考核官”,不表态就整你,有独立判断就给你安上“信用欺诈”的罪名。从逻辑构造到媒体传播,从政界推动到社交引导,这就是赤裸裸的“特朗普式清洗”。甚至不惜打破美国宪政传统——1935年的Humphrey判例明确规定,总统不能随意罢免独立机构成员,必须有“重大过失”,而且必须与履职直接相关。库克的“涉嫌欺诈”发生在入职之前,跟履职毫无关系,按照美国法律只能交司法部处理,而不能作为罢免理由。
可惜特朗普不信法律,他只信权力。他不是看你是否守法,而是看你是否听话。如果你不听,那我就给你“编个法”让你滚。这就是美式民粹的真相:权大于法,舆论带节奏,制度让位于选票。
而背后更深的动机,其实再清楚不过:特朗普要经济涨,要股市涨,要楼市涨。为什么?2026年中期选举。他要交成绩单。他知道,美联储若乖乖配合降息,股市就会疯涨,选民就会买账。反之,如果维持高利率,房地产趴着,制造业哀嚎,共和党就没戏。所以,美联储必须服从,鲍威尔必须低头,库克必须走人。
说到底,特朗普不是真的想治理经济,他是想用美联储救自己的政治命。他要的不只是一个“听话的央行”,而是一个“政治提款机”。随时降息、随时印钞、随时推涨市场——为的就是一张漂亮的选举简报。
可全球资本不是傻子。一旦发现美联储不再独立,货币政策全凭政治风向搞,风险溢价立刻翻倍,美元信用就会跳水。到那时,美债利率可能飙升、国际资本逃离、人民币资产反而会成为“避风港”。特朗普为了一己私利,彻底打乱了全球金融秩序,这种“自宫式收割”,最终可能会反噬美国自身。
最可笑的是,特朗普支持者还在鼓吹这叫“打破旧秩序”。拜托,美联储是你选举对手吗?不是。它只不过坚持独立、坚持规则、坚持不能印钞给你当“红包”。这不是“沼泽”,这是你当年上台时曾口口声声要“尊重”的制度本体。如今你亲手掀翻它,到底是谁在玩火?
库克不过是一颗棋子,背后是整盘美联储独立性的崩塌。如果特朗普这次得手,下一步就是鲍威尔,接下来是地区行长,最后整个美联储变成白宫办公室的延伸。这不叫改革,这叫接管。这不叫制衡,这叫颠覆。
而这一切,正在直播中上演。这就是美国今天的真实模样:制度还在,程序还在,法律还在,可只要总统一句话,这些都可以被“改写”。
特朗普可能赢了这局人事斗争,但美联储输了,美国人也输了。而我们,只需看着——看一位总统如何把一个百年央行变成了“私人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