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动IPO辅导已三年有余,申港证券高频提“合规稳健经营”,却多次被监管部门点名
《中国科技投资》龙秋月
日前,处于IPO辅导阶段的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港证券”)更新了相关辅导进展报告,至此该公司IPO辅导报告已更新至第十五期。申港证券的IPO进程始于2022年3月,其保荐及辅导机构均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联合证券”)。
最新一期的IPO辅导报告披露,目前华泰联合证券及其他中介机构未发现公司存在其他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作者梳理往期IPO辅导报告发现,“合规稳健经营”成为高频关键词。而今年以来,申港证券及分公司合计被监管部门点名3次。自启动IPO辅导工作后,因曾多次被监管部门点名,申港证券的合规管理情况一直备受关注。相比之下,申港证券在业绩方面表现稳健。
合规问题多次被点名
随着证券业监管态势趋严,监管部门正通过对券商各类业务的持续核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进而维护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iFind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共有68家券商机构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系统(含各地证监局、上交所、深交所)的126张罚单。从点名次数来看,中信证券以5次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包括中信建投证券在内的5家券商,被点名次数均为4次。
今年前三季度,申港证券及分公司合计被监管部门点名3次。相比之下,2024年申港证券仅被监管部门点名1次。
今年2月,申港证券陕西分公司在办理新三板开户业务时未勤勉尽责、审慎核查投资者提供的相关材料,被陕西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同月,中国证券业协会检查发现,申港证券委托、聘用第三方制度未全面覆盖公司相关业务,多笔财务凭证发票开具时间早于事前审批时间,采购第三方服务未对是否存在潜在利益冲突进行审慎核查和有效防范,某IPO项目组成员利益冲突审查不及时,部分投行项目聘用第三方机构未见遴选流程相关材料,个别分支机构营销活动方案未进行合规审核。综合考量上述违规事实,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措施实施办法》,中国证券业协会决定对公司采取警示的自律管理措施,并按规定记入协会执业声誉信息库。中国证券业协会还强调,公司应进一步实施针对性整改,加强相关业务和廉洁从业内控管理,严格遵守协会相关自律规则。
今年5月,深交所对申港证券采取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处罚决定显示,2024年11月11日至11月15日,深交所联合上海证监局对申港证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教育工作等情况实施了现场检查。经查明,申港证券存在以下违规行为:公司内部制度中未明确客户交易行为管理牵头部门,未对重点分支机构管理作出相关规定,与2023年深交所开展非现场检查期间其填报的情况不符;分支机构客户交易行为管理考核约束力度不足;重点监控证券名单不够完整准确,重点监控账户名单调整不及时;对频繁触发预警的客户管控不到位,未按深交所要求及时对相关客户提示风险,未及时向客户传达深交所相关函件;未按深交所投教工作要求宣传相关业务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申港证券在客户交易行为管理工作方面存在明显漏洞。上述处罚决定还提及,2022年深交所对申港证券采取了口头警示措施、2024年采取了约见谈话措施,但其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情况未见明显改善。
整体来看,申港证券在今年以来出现的违规行为集中在业务合规核查、内控机制建设、客户交易行为管理及投资者适当性与投教工作方面,部分问题经前期警示仍未改善。
作者注意到,申港证券董事长邵亚良在2025年新年献词中明确提到,申港证券将努力做好资本市场“看门人”,宣导和培育“人人合规、事事合规、时时合规、处处合规”的合规文化和“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风险管理文化,完善合规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制度作为合规风控管理的抓手,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筑牢合规底线,提升合规意识,进一步提升合规风控管理综合质量。
IPO未有实质性进展
2016年3月14日,申港证券获批设立,并于同年10月正式开业,系国内首家根据CEPA协议(《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设立的合资多牌照证券公司,注册地在上海自贸区。公司注册资本为43.15亿元人民币,由3家香港持牌金融机构、11家国内机构投资者共同发起设立,其中港资股东持股比例合计为29.32%。
成立六年后,申港证券将目光投向IPO。2022年3月,申港证券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进入辅导备案期,华泰联合证券为其IPO辅导机构、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为其律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其会计师事务所。
对于IPO募资的方向,华泰联合证券出具的第三期辅导报告显示,辅导小组已结合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及发展战略,协助公司确定了募集资金投资整体方向,但尚未确定最终募投项目具体内容及方案。根据可查公开信息,直至目前,申港证券尚未公布最终募资用途和具体上市时间表。在最新一期辅导报告,相关表述变更为结合证券公司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职责,以促进主营业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为基本目标,协助公司持续论证和完善符合公司业务实际情况和未来战略规划的募投项目具体内容及方案。
申港证券IPO辅导工作已开展三年有余,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辅导机构在多份辅导报告中均指出,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较为稳健,辅导小组将持续关注公司业务经营发展态势及战略规划落地情况,督促公司持续专注主业,合规稳健经营。
申港证券在业绩方面表现良好,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亿元、16.44亿元、19.1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5亿元、3.33亿元、3.71亿元。
投行业务作为申港证券的王牌业务。2024年,其不仅完成了天和磁材IPO(募资8.13亿元)、海菲曼新三板挂牌、海利生物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总规模约17亿元)等项目;还累计完成117只债券的发行,承销规模375.6亿元。
尽管近年来券商IPO进程充满挑战、进程明显放缓,当前排队的券商多已处于“长跑”状态,但这并未削弱券商的参与热情,仍有机构积极推进IPO布局工作。究其原因,在目前行业的竞争格局中,规模扩张已成为核心竞争要素之一,而IPO作为重要的融资途径,能够为公司补充资本,进而为业务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截至2025年11月,目前处于IPO审核流程中的券商分别为财信证券、渤海证券、东莞证券、华龙证券,均在A股IPO排队中。这4家券商的IPO进程不一:财信证券和渤海证券进入“已问询”阶段,东莞证券仍停留在“已受理”状态,华龙证券因财务资料过有效期审核状态被变更为“中止”。另外,首创证券已递交港股IPO申请,启动“A+H”双重上市进程,或将成为第14家“A+H”上市券商。除申港证券外,东海证券目前同样处于IPO辅导备案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