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组换乘返回”决定出乎意料,凸显中国航天应急能力
创始人
2025-11-14 21:24:48
0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神舟21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随后,神舟20号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全部平安出舱,踏上了久违的地球家园。

至此,神舟20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之旅顺利结束,陈冬成为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400天的中国航天员,同时也是目前执行出舱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陈中瑞、王杰的首飞之旅圆满完成。

稍早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确认,神舟20号飞船返回舱因舷窗玻璃出现细微裂纹,经综合评估不满足载人返回安全条件。这一突发状况,无疑给本次任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地面专家团队通过拍照判读、设计复核和仿真分析等多重手段谨慎评估,初步判断舷窗裂纹最大可能由空间碎片外部冲击导致。面对这一太空中的“不速之客”,中国航天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果断决策:神舟20号飞船暂不执行返回任务,转为留轨开展科学试验。这一冷静而负责的决定,标志着中国首次因载人飞船在轨疑似受损,而启动“乘组换乘返回”机制,为航天员乘组铺设了绝对安全的回家之路。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航天爱好者陈蓝指出,太空碎片撞击虽在航天史上多次发生,但中国凭借“滚动备份”的独有预案实现了快速响应与无人滞留,展现出卓越的应急能力。此次决策源于对风险极低的审慎评估,而神舟20号留轨更将意外挑战转化为难得的科研机遇。

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平安出舱视频截图

11月14日11时14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IC photo

太空撞击并非首例,“中国响应速度快得多”

原定于11月5日返回地球的神舟20号飞船,在返航前夕突遇变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当日通报称,神舟20号载人飞船在返回准备阶段,疑似遭遇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正紧急开展影响分析与风险评估。为最大限度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及任务圆满,返回任务被紧急推迟。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因空间碎片风险调整返航计划。

就在事故前夕,11月4日,天宫空间站内还举行了一场 “钥匙交接”。神舟20号与神舟21号乘组完成工作交接,象征性移交空间站在轨控制权,原本已为这趟持续六个月的任务画上圆满句号。

太空碎片及微流星体撞击,是载人航天面临的长期挑战。这个潜伏已久的航天威胁,随即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陈蓝举例,2022年12月15日,俄罗斯联盟MS-22号飞船被微流星撞击,造成失压和冷却液泄漏。因为受损飞船无法安全返回,乘组滞留空间站。俄罗斯于次年2月24日发射了无人的联盟MS-23飞船,乘组于当年9月27日乘坐联盟MS-23返回地面,6个月的空间站任务被迫延长到一整年。

2022年12月15日,俄罗斯联盟MS-22号飞船被微流星撞击,造成失压和冷却液泄漏NASA

陈蓝说,这个事故很类似我们这次的情况,只是我们的响应时间快得多,因为神舟20号是随时待命的。进步21飞船也发生过类似情况,只是不载人也无需返回,所以没有引起注意。

载人航天器舷窗玻璃被撞击情况也发生过。例如2016年5月,国际空间站穹顶舱一块舷窗玻璃发现一个7毫米直径的坑,但幸好多层玻璃足够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历史上多次航天飞机飞行中,舷窗也被撞出过类似小坑,都没有造成影响。

2016年5月国际空间站穹顶舱一块舷窗玻璃被撞照片

陈蓝指出,舷窗撞击尚可目视,但船体其他部位的撞击则难以察觉,通常待发生失压等故障时方能发现。他还是以俄罗斯MS-22事故为例,称其泄漏的冷却液如太空“雪花”,而寻找毫米级的撞击点即便用机械臂也极为困难。

他进一步说明,空间站配备完善的传感器与警报系统,可及时监测到失压等异常。若遭遇最坏情况,宇航员可启动隔离程序,关闭受损舱段。正如当年“和平号”空间站那样,在隔绝失压舱段后仍继续运行了数年。

“留轨”特别的价值:化挑战为机遇

据介绍,撞击严重性的评估需要空间站和地面配合一起进行,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采用保守决策。

而提高航天器防护能力(如提高玻璃防撞性能、空间站微流星保护罩等)、完善的监测和报警、完备的应急措施和备案,一般是应对微流星和太空碎片的措施。陈蓝指出,中国载人航天配备待命飞船的做法,目前是世界上唯一的,这次立下奇功。历史上只有后期部分航天飞机飞行采用了这个做法。

不过,在陈蓝看来,神20乘组乘神21返回的决定“出乎意料”,他本以为会先发射神22并靠近空间站,然后神20脱离,神22对接,最后航天员乘坐神21返回。

因为按国际空间站规定,在有人的情况下,必须对接保证所有乘组人员随时返回的两艘飞船(起救生作用),不然空间站本身或宇航员身体有紧急情况,就会非常麻烦。

“所以,我的猜想是,神20舷窗被撞引起的风险应该非常小。即使神21乘组发生紧急情况,乘坐轻微受损的神20返回,出问题概率也很低(即便不满足硬性放行条件)。而神22马上就要发射,可以把这个风险降到最低。”

陈蓝强调,神20虽然已经无法完成返回的任务,但继续留轨也有特别的价值。首先,舷窗被撞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可遇不可求,是长期留轨观察裂缝变化难得的好机会,有助于进一步改进舷窗设计。此外,在神23到达前长期对接两艘飞船,不仅增加额外空间,对未来6人常驻模式下空间站运营也有参考价值。

神20神21交接空间站钥匙央视新闻

看似出人意料的决定,实际上从果断启用在轨备份飞船,到将受损飞船转为科研平台,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一个成熟航天体系应有的从容与智慧。面对太空探索中的不确定性,中国航天用一次完美的应急实战,证明了其系统性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创新思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比特币跌破9.6万美元 加密货... 每经AI快讯,周五,加密货币概念股盘前普跌,IREN Ltd(IREN.US)、Cipher Min...
冬日送暖,恒生红利低波ETF(... 立冬已过,寒意渐浓,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于立冬日发布的分红承诺,今日已兑现到账,送来冬...
科技成长逻辑顺畅,持续关注科创... 本周,科创综指下跌2.3%,科创100指数下跌2.4%,科创板50指数下跌3.8%,科创成长指数下跌...
资金抄底港股科技ETF天弘(1... 格隆汇11月14日|受隔夜美股科技股回调影响,今日港股科网股全线飘绿,港股科技ETF天弘(15912...
一键配置全产业链龙头 嘉实中证... 光伏产业被誉为全球能源革命的核心引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当前,中国光伏产业正驶入政策驱动、...
农行市值新高背后:红利ETF再... 11月14日,农业银行A股股价一度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盘中突破3万亿元,继续占据A股总市值第一宝座。...
FOF发行规模同比激增357%... 2025年以来,FOF(基金中的基金)发行升温,发行数量与规模均显著提升。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
红利国企ETF(510720)... 财通证券指出,在景气弱复苏环境下,红利与TMT板块呈现相互摆动特征;当前TMT板块存在止盈动力,使得...
储能产业链催化不断,储能电池E... 本周,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下跌1.1%,中证新能源指数下跌1.2%,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下跌2.9...
ETF主力榜 | 中证A500... 2025年11月14日,中证A500ETF景顺(159353.SZ)收跌1.58%,主力资金(单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