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之下,机会涌动。
先从最新一幕说起近日,上交所受理了核心医疗的科创板IPO申请,身后高瓴及正心谷被认定为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
这也是泰诺麦博后,第二家认定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科创板申报企业。同样地,依旧是高瓴。
在此之前,证监会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如今,这一角色开始成为科创板拟IPO企业的重要背书,对于以后想要去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而言极具参考价值。
高瓴,「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
陪跑两个科创板IPO
一位哈工大博士创业,做出了全球最小最轻的人工心脏。11月6日,这家名为核心医疗的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被上交所受理。
翻开公司招股书,高瓴、正心谷为核心医疗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这是市场上第二家认定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科创板申报企业。
而第一家是泰诺麦博,同样出现高瓴的身影。
成立于2015年,泰诺麦博是一家创新生物制药企业。7月31日,泰诺麦博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成功获得受理的企业。当时招股书披露,认定珠海高瓴为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
这两家创新医疗类公司,产品都处于商业化早期故而营收不高,均未实现盈利。这正契合科创板五套上市标准中唯一对营业收入不做要求的第五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要拿出阶段性成果走到上市门前亦不容易。
高瓴与它们的渊源更久远。早在2021年5月,高瓴投资泰诺麦博,至泰诺麦博IPO申报前持有3.94%股份;另一家核心医疗,高瓴于2021年5月投资,至申报前共持有9.3%的股份。
早在黎明前出手,熟悉味道扑面而来。
新尝试
由此,我们看到头部机构走出了一条新路径透过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到科创板IPO里面。
说起来,资深机构投资者有着极高的认定门槛。
首先,无疑是那些具备长期投资能力、风险识别能力的专业机构,如私募基金、政府出资设立的基金、链主企业及其设立的投资机构等。机构还必须具备治理结构健全、诚信记录良好的合规性基础。
在投资业绩、投资体量和投资期限上更有细致要求:资深机构投资者须具备充分的境内外被投成功上市经验,如近5年内已投资并推动5家以上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或10家以上在境内外主要板块上市;应在IPO申报前24个月到申报时,持续持有企业3%以上股份或5亿元以上的投资金额,且不能突击入股。
不过,对于一家冲刺IPO的未盈利公司,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是加分项而非必选项。
在官方口径中,并未将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作为通过审批的必备要件,本质还是监管层为验证企业价值、降低市场风险而引入的“第三方角色背书”。
对许多普通财务投资者或散户而言,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更像意味着“市场智慧”的标签。正如一位二级市场投资者感叹道:“以后科创板打新股要重点关注有没有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了”。
但对想做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件极为考验眼光的事。
“其实这类似于投资机构以IPO前价格进行科创板打新,最核心的是,投资前要判断公司是否有上市的能力”,一位头部医药赛道投资人对投资界如是说起。
因此,回到朴素的逻辑上,真正考验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地方仍然是在沉寂和汹涌的海面之下,找到那条有潜力跃出海面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