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英伟达一夜蒸发万亿!加密币全网超15万人爆仓,32亿元灰飞烟灭
创始人
2025-11-12 19:03:37
0

11月11日这个夜晚,全球科技股投资者经历了一场噩梦。

当美股收盘钟声敲响时,英伟达市值蒸发了1431.27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超过1万亿元。

同时AI云计算公司CoreWeave暴跌超16%,比特币跌破关键支撑位,15万余名加密货币投资者在这个夜晚失去了总计36亿元人民币。

这不是单纯的市场波动,而是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崩塌。

就在市场一片哀鸿之际,AMD CEO苏姿丰却站在分析师日的演讲台上,描绘着一幅价值万亿美元的AI未来蓝图。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场风暴的直接导火索,来自日本科技投资巨头软银集团的一份财报。

当地时间11月11日下午,软银集团公布财报显示:公司在10月份出售了所持全部英伟达股份,合计约3210万股,总价值约58.3亿美元。

这个消息如同重磅炸弹,瞬间引爆市场恐慌。

英伟达在上月底才刚刚成为历史上首个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股价也创下210美元/股的历史新高。

软银在这个时候选择清仓,向市场传递了强烈的信号,并且在财报中拒绝披露出售原因。

消息传出后,英伟达股价应声下跌近3%,市值一夜蒸发1431.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186.78亿元。

这个数字相当于两个小米集团的市值,或者十几个造车新势力的总和。

但软银的动机并非完全悲观,根据后续披露,软银与OpenAI签署了新的投资协议,将追加225亿美元投资,预计12月完成。

孙正义显然在进行一场豪赌:从英伟达这样的"卖铲人"转向OpenAI这样的 "挖金者"。

这并非软银第一次在英伟达上演"买入-卖出-后悔"戏码。2017年至2019年,软银就曾买卖英伟达股票后错失后来几年的惊人涨幅。

这种摇摆不定的操作,恰恰折射出当前AI投资市场的迷茫与焦虑。

软银的抛售只是开始,随后整个芯片板块陷入全面下跌。美光科技跌超4%,ARM跌超3%,AMD和应用材料跌超2%。这些在过去两年里被视为AI基础设施核心的公司,在这一天集体承压。

从指数层面看,当天美股呈现"冰火两重天":道琼斯指数大涨1.18%创历史新高;标普500指数微涨0.21%;而科技股云集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下跌0.25%。

这种分化传递出重要信号:市场正在重新评估AI投资的风险与收益,资金正从高估值AI概念股撤出,流向更稳健的价值股。

如果说英伟达的下跌还只是巨头的正常波动,那么CoreWeave超16%的暴跌,则真正揭示了AI产业链面临的现实困境。

CoreWeave被称为"英伟达的亲儿子",为OpenAI、微软、谷歌等AI巨头提供强大算力资源。

但11月11日,CoreWeave下调全年营收预期。

尽管首季度营收同比暴增420%达9.82亿美元,但每股亏损却扩大至1.49美元。二季度营业利润预计仅为1.4-1.7亿美元,远低于分析师预测的1.92亿美元。

摩根大通迅速将CoreWeave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高速增长掩盖不了持续亏损的事实,AI算力市场竞争正变得更加激烈。

CoreWeave融资规模大幅缩水且盘中一度破发,反映AI算力投资热潮正在显著降温。

就在市场一片悲观之际,AMD却选择在这一天召开首次金融分析师日活动,CEO苏姿丰给出了极其乐观的预期。

苏姿丰预测,到2030年AI数据中心总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远超今年约20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40%。

她预计未来三到五年ADM公司年均营收增长率将超35%,其中AI数据中心营收将平均增长80%。

但市场反应却耐人寻味,在苏姿丰讲话期间,AMD股价盘中曾从跌超3.8%拉升转涨约2%,但涨势未能持续,收盘仍下跌超2%,只是盘后交易中股价才涨超3%。

这种剧烈波动反映出投资者的矛盾心理:既被万亿美元市场前景吸引,又对当前高估值和激烈竞争心存疑虑。

AMD虽然与OpenAI达成数十亿美元多年期合作,但要从占据超90%市场份额、市值超4.6万亿美元的英伟达手中抢下"两位数"份额,谈何容易?

AMD目前市值约3870亿美元,与英伟达相差超过10倍之多。

科技股暴跌很快传导到加密货币市场,引发血腥爆仓潮。

11月11日当天比特币跌超3%,以太坊跌近3%。看似不大的跌幅,在杠杆放大作用下造成惨烈后果。

数据显示最近24小时内,加密币全网共有151,465人被爆仓,爆仓总金额达5.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

加密矿企概念股也全线回调:TeraWulf跌超13%,Applied Digital跌超9%,IREN跌超4%。

15万人在一夜之间失去的36亿元,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可能是多年积蓄、买房首付、孩子的教育基金。

这场爆仓潮再次提醒人们:在高杠杆市场中,贪婪与恐惧只有一线之隔。

就在几天前的11月6日,OpenAI寻求美国政府为其超过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扩张提供贷款担保,但遭到特朗普政府明确拒绝。

特朗普的AI顾问直言不讳:"美国不会拯救任何AI公司,倒下一个OpenAI还有五个在后面。"这句话直接戳破了市场对政府兜底的幻想。

在过去两三年里,美股上涨几乎完全依靠AI概念支撑。正是"大而不能倒"的预期,让大量银行和投资机构乐于为AI公司提供融资,但现在政府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

一些科技巨头为维持增长开始隐藏债务,摩根大通研究部门披露,Meta利用特殊目的工具将300亿美元AI基础设施债务隐藏在资产负债表之外。

这与引发安然倒闭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操作如出一辙。

据估计到2028年科技公司将需要8000亿美元表外私人信贷,每季度AI债务将增加约1000亿美元。

在这场风暴中,有一个群体的处境尤其令人担忧,那些重仓美股AI概念的中国基金经理。

据了解,大量中国基金经理在过去几年里用真金白银押注美股AI巨头。

华尔街银行家已开始担忧AI泡沫破裂,德意志银行从9月份宣称"AI泡沫担忧被夸大",到两个月后开始考虑做空AI股票。

但在中文互联网上,很多基金经理仍坚信"美股每一次下跌都是历史性买入机会"。

更有知名私募基金经理用客户的钱,以5个点成本的收益互换去美股购买杠杆ETF。如果美股下跌超过杠杆承受极限,这些投资者将不得不拿中国的钱为美国AI泡沫买单。

11月11日的这场暴跌,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从市场表现看,AI产业正在经历从狂热到理性的转变。政府支持缺失、核心玩家抛售、业绩不及预期、监管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叠加构成了多重风险共振。

但我们也不必过度悲观,AI技术的长期前景依然光明,苏姿丰关于市场规模和技术进步的预测,或许确实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实现。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泡沫的挤出、估值的回归、竞争的洗牌,都是不可避免的阵痛。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风暴的教训深刻:不要盲目相信"大而不能倒"的神话,不要用超出承受能力的杠杆赌博,更不要在所有人都疯狂时失去理智。

真正有技术实力和商业模式的公司,终将在退潮后显现。

而那些只靠概念和故事支撑的泡沫,注定会在某个时刻破裂。

11月11日这个夜晚,或许就是这样一个时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六家商业航天公司竞逐IPO,背... 近期,商业航天企业迎来IPO热潮,最近一家完成上市辅导备案的是天兵科技,这家注册地在苏州的公司,将其...
潘功胜: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消息,1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中央宣讲团成员,中...
原创 泽... 在当今国际政治的舞台上,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最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关于...
国产探针卡龙头强一股份IPO过... 国产探针卡龙头强一股份科创板IPO过会。 11月12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52次上...
沪指窄幅震荡微跌0.07%,关... A股三大指数全天震荡,午后有所回暖,沪指微跌0.07%,板块题材上,保险、医药、燃气、脑机接口、金属...
潘功胜:深入研究谋划“十五五”... 1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
【IPO前哨】矿山设备独角兽临... 近日,港交所迎来矿山运输设备领域的“新势力”——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临工重机”)递交上市申请...
新股消息 | 诺比侃港股IPO... 11月12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诺比侃人工智能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
辉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交所IP...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辉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公司通过境内运营实体辉创电子...
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生变,基础... 文/冉学东 11月11日,央行在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次列专题讨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