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能利用率下降、现金充裕,中塑股份IPO仍大额募资扩产能和补流
《中国科技投资》何梓嫣
近期,中塑股份(874595.NQ)的创业板IPO申请已进入深交所问询阶段,保荐机构为国信证券(002736.SZ)。招股书显示,中塑股份的主营业务为改性工程塑料,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储能、汽车、家居家电等行业,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002594.SZ)、闻泰科技(600745.SH)等知名企业的材料供应商之一。在此轮递表前,中塑股份年内曾两度变更拟上市板块,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招股书显示,中塑股份本次IPO拟募资6.45亿元,用于扩产能、新材料工程研究建设与补充流动性。然而,中塑股份近年来的产能利用率在持续下滑,资产负债率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募资用于扩产和补流的合理性遭到市场质疑。尽管报告期内年营收、净利润均实现增长,但其核心产品单价连年下滑让外界对其业绩的可持续性感到担忧。此外,从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历程来看,其明显的家族式管理特征以及历史沿革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均构成了不容忽视的隐忧。
年内两度变更上市板块
深交所官网显示,目前中塑股份的IPO已进入问询阶段。
2023年10月,中塑股份和国信证券签署了辅导协议,并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下称“广东证监局”)登记辅导备案。2024年11月,还在排队IPO的中塑股份在全国股转系统创新层挂牌。2025年2月,中塑股份发布公告称,考虑到自身经营和未来发展规划,要将上市板块变更为北交所。3月,中塑股份公布上市辅导进展公告,称广东证监局已同意其将辅导板块变更为北交所。值得关注的是,公告还提示公司需连续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并获审议通过后才能在北交所上市,公司近两年的财务数据可能存在不满足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条件等。
然而变更辅导板块不到三个月,中塑股份就再次调整上市板块。5月9日,中塑股份发布公告称,其综合考虑公司发展战略、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和政策等诸多因素,拟将上市辅导备案板块变更为深交所创业板。
对于中塑股份两次变更拟上市板块的情况,公司并未对外进行解释。财务数据方面,2022-2024年及2025上半年,中塑股份营业收入分别是4.93亿元、5.37亿元、7亿元、3.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91.84万元、7924.1万元、1亿元、5913.6万元,整体呈增长趋势。
不过,相较于最初计划递表北交所上市,中塑股份转道申报创业板后,其上市申请的预期提交时间从原本2025年的11月提前至9月,IPO进程提速。
募资合理性存疑
招股书显示,中塑股份本次拟募资约6.45亿元,其中4.58亿元拟用于“高性能工程材料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江西中塑生产基地扩建”两个扩充产能项目。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中塑股份的产能利用率均在85%以下,各期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42%、76.18%、84.1%、68.37%。2025年第一季度,中塑股份的产能利用率甚至下滑了15.73个百分点。
同时,作为消费电子上游材料供应商,中塑股份的产能未饱和之余,其存货规模同步增长。2022-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5421.56万元、7899.87万元、8553.26万元、8045.22万元,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986.13万元、866.07万元、1169.44万元、1145.8万元。上述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6.03次、5.52次、5.9次、1.22次,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6.65次、6.72次、7.86次、2.21次的存货周转率均值。
产能利用率不足、存货规模扩大、周转率下降情况下,中塑股份募资扩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存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扩产能项目所涉及的“高性能工程材料”,其价格正逐年下滑。2022-2024年,该产品单价分别为2.54万元/吨、2.08万元/吨、1.78万元/吨,两年价格下滑近三成。2025年第一季度,该产品价格小幅回升至1.87万元/吨,但整体价格仍处于低位。招股书显示,高性能工程材料为中塑股份核心收入和主要毛利率贡献来源,其营收贡献达70%以上。核心产品单价的持续下滑,让市场对其业绩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忧。上述报告期内,中塑股份的综合毛利率亦随着其核心产品的价格波动而变化,其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6%、31.52%、30.63%和33.2%。公司在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扩充产能,此举亦引发了市场对后续风险的关注。
此外,中塑股份拟募资1.0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亦受到质疑。2022-2024年、2025年上半年,中塑股份均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5171.16万元、7899.78万元、1亿元及5885.25万元。持续盈利下,中塑股份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入,各期流入资金6438.05万元、5670.45万元、1.03亿元及5480.26万元。截至2025年6月末,中塑股份在手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亿元,而同期末,公司并无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仅为331.57万元,资金尚且充裕。
与此同时,中塑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并不高,2022-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中塑股份各期末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5.77%、38.49%、33.68%、31.74%,逐年走低。而同业可比公司各期末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54.21%、57.38%、56.72%、55.72%,中塑股份的资产负债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家族式管理特征明显
中塑股份成立于2009年9月,注册资金为500万元,朱怀才持股比例为60%,徐久升、朱怀玉、刘传勇、欧阳启潘各持股10%。2012年3月1日,欧阳启潘、刘传勇分别与朱怀才签署了《股东转让出资协议》,均约定将其持有中塑股份的100万元注册资本以315万元作价转让给朱怀才。
2022-2023年,中塑股份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2022年1月,朱怀才将中塑股份9.7011%的股权转让给妻子邓莲芳,作价1元。2022年4月,朱怀才向深圳市中小担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小担创投(SS)”)、汤际瑜分别转让了中塑股份3%的股权,作价均为1500万元。同样在2022年4月,深圳市洛盈华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洛盈华盛”)以4000万元认缴中塑股份新增注册资本171.8万元,持有4.7619%中塑股份股份。2022年7月,中塑股份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12月5日,朱怀玉将中塑股份2.1333%的股份转让给广东瑞浩中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价1920万元。三日后,广东粤科新材料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东粤科华侨创新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分别以3000万元和2000万元向中塑股份增资,增资完成后分别持有3.1579%、2.1053%公司股份。12月11日,朱怀才、洛盈华盛与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朱怀才将其持有的公司3.3333%的股份,以3000万元价格转让给洛盈华盛。在一系列股权转让动作下,朱怀才已合计套现超7920万元。
截至递表前,中塑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为朱怀才、邓莲芳夫妇,两人合计持有73.2551%公司股份。
从股权结构方面看,中塑股份可以说是“家族式企业”。除了实控人夫妇掌握超七成的公司股份外,朱怀才的胞兄朱怀玉亦直接持有6.0874%股份,与实控人夫妇为一致行动人,三人合计对中塑股份持股比例超过79%。目前,朱怀才为中塑股份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邓莲芳为董事及资材部长,朱怀玉是董事及总经办副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中塑股份曾于2021年6月宣布实施2020年股息分红,派息金额近5000万元,已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派发完毕。此后,中塑股份未再实施过分红。
值得一提的是,朱怀才、朱怀玉曾与汤际瑜、中小担创投、洛盈华盛等外部投资方签署带有回购条款的对赌协议。这些特殊条款随着公司本次IPO已终止,若本次IPO未能成功上市,对赌条款将恢复生效,朱家兄弟存在着回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