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周良成
10月28日,珠海锐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翔智能)正式披露对北京证券交易所首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就市场高度关注的控制权认定、客户集中度、存货规模及财务内控等核心问题作出系统性说明,标志着其IPO进程进入关键阶段。据悉,锐翔智能上市申请于6月30日被受理,7月24日进入问询阶段。
资料显示,锐翔智能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近二十年,总体来看,锐翔智能在FPC智能制造领域具备一定技术积累与市场地位。
锐翔智能以专精特新“光环”闯关北交所,北交所的问询函直击企业核心风险点。在问询函中,公司存在资金占用、第三方回款、内控不规范、租赁房产用途与证载不符、员工借款出资等多重合规风险,实际控制人陈良华与兄弟陈良柱的控制权界定、境外子公司管理、关联交易公允性等问题亦被重点问询。
业绩方面,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11亿元跃升至5.4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由5023万元增至1.1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50%。其高速增长背后隐藏着客户集中度过高、研发强度不足、海外布局未盈利等多重隐忧。
记者注意到,其业绩增长高度依赖少数大客户:2022-2024年,锐翔智能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84%、92.62%、87.92%。第一大客户东山精密贡献收入占比达45%以上,苹果产业链收入占比超50%。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对立讯精密销售收入激增至9325.69万元,其中8372.20万元集中在12月确认。
公司外销收入三年从755.76万元飙升至3116.40万元,主要流向越南,但部分境外子公司存在持续亏损,引发对其海外布局效率与合规性的担忧。在成本端,公司2023年原材料采购额达3.09亿元,外协采购额达2035.4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但主要机器设备净值为367.34万元,整体研发强度(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均值。
业内人士分析,公司能否通过审核,不仅取决于财务数据的修正与补充,更取决于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与治理规范性的实质性提升。根据招股书,锐翔智能拟募资4.82亿元,3.24亿元用于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1.07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5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项目用地尚未完成出让,投产后内部收益率为21.23%,产能测算依据及消化能力尚待验证。研发中心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也面临投入合理性与资金用途透明度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