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人民银行10月28日消息,在10月26日的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24年11月以来金融工作情况。
报告指出,2024年11月以来,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金融市场顶住高强度外部冲击考验,预期明显改善、信心大幅提升。下一步将研究储备新的货币政策举措,同时大力整治金融机构无序非理性竞争,统筹推动金融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金融重点领域立法修法。
金融市场顶住高强度外部冲击
上证综指涨18.4%创十年新高
报告总结了2024年11月以来金融工作主要进展及成效。
在货币政策执行方面,报告称,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7%、8.4%。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4%。“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进一步强化,流动性保持充裕,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报告强调。
在金融业运行方面,报告表示,2025年9月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超520万亿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36%、不良贷款率1.52%,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86%,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平均风险覆盖率分别为295%、226%,均显著高于监管标准,损失抵御能力总体充足。
报告还称,金融市场顶住高强度外部冲击考验,预期明显改善、信心大幅提升。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上证综指累计上涨18.4%,2025年4月初以来快速企稳回升,10月突破3900点,创10年来新高。8月以来,沪深股票日均成交额约2.3万亿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日均成交额约7000亿元的水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1.75%—1.85%左右,扭转了2024年单边较快下行的趋势。6月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在7.1—7.2元左右,跨境资本流动总体均衡。
在金融监管执法方面,报告表示,2024年11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处罚责任主体1978人(家)次,金融监管总局处罚银行保险机构4127家次,中国证监会处罚责任主体1423人(家)次,国家外汇局查处外汇违法违规案件959起。
A股9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科技和普惠贷款同比增长超一成
报告还总结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况。一方面,融资合理增长。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共9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918亿元,其中86%为民营企业,92%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公司再融资9968亿元,相当于前两年总和。另一方面,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超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隐患方面,报告指出,经过中央和地方各方面努力,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62%,风险明显缓释。同时,发挥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指导商业银行通过“白名单”机制新增贷款2.2万亿元。此外,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委员会。
研究储备新的货币政策举措
整治金融机构无序非理性竞争
报告阐述了下一步工作考虑,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执行好各项已出台货币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政策效能,研究储备新的政策举措。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深化明示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工作,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不断增强监管质效。大力整治金融机构无序非理性竞争。强化董事、高管任职资格准入管理。加强穿透式监管,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强化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继续加强金融法治建设,统筹推动金融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金融重点领域立法修法。
三是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着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强化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管好用好现有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效推进金融支持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四是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大型商业银行做好资本补充后续工作。制定政策性银行业务分类监管政策。推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促进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五是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好金融支持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和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工作。持续推进自主可控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和发展。跟踪研判海外经济形势及政策对我影响,坚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六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继续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融资制度。继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和治理机制。巩固资本市场向好势头,健全稳市机制。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