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IPO“长跑”,上半年业绩双降,再次启程的东莞银行能否圆梦?
创始人
2025-10-24 11:45:40
0

|恒心

来源|财富独角兽

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已成为多数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长期任务。在净息差持续收窄、信贷扩张受限的现实下,银行的资本补给压力愈发凸显。相较于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间接工具,IPO仍是当前少数可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优化资本结构的渠道之一。这不仅关乎监管达标,更决定了业务扩张、风险承受与战略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东莞银行的IPO动向引人关注。从2008年启动上市计划至今,这家区域性银行持续尝试叩门资本市场。其间,历经核准制与注册制切换,行业经营模式不断迭代,但其上市目标始终未曾中断。面对区域金融竞争加剧与盈利能力承压的现实,这场历时十七年的资本长跑,如今又一次站上了未知的十字路口。

01

十七IPO长跑,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

近期,深交所披露的审核信息显示,东莞银行的IPO审核状态从“已受理”变更为“中止”,原因是其申请文件中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补充提交。在刚刚过去2025630东莞银行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恢复审核。

东莞银行的AIPO征程,更像是一场横跨中国资本市场核准制与注册制演进的漫长马拉松。早在2008便启动上市计划,却于2014年因未完成预披露而终止审查;直至2018年才重新启动辅导备案。2023年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其审核职责转移至深交所。自20243月起,东莞银行“财务资料过期”问题,先后次中止IPO审核。其中,20256月更新材料短暂恢复受理,三个月后也再度按下暂停键。至此,这段长达十七年的上市长跑,仍未看到终点。

规模上看根据东莞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资产总额6727.30亿元此外,其分支机构覆盖广东、湖南、安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区,具备一定的跨区域经营能力。但相比多年前已经完成上市的宁波银行、苏州银行等同类城商行,东莞银行在IPO推进的进度上较为曲折漫长

图片来源:东莞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东莞银行本次IPO拟发行不超过7.805亿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这意味着,上市融资已成为其直接增强核心资本充足率、提升资本结构稳定性的核心目标路径之一。

东莞银行在其最新版招股书中称,“本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虽已满足目前的监管要求,但随着各项业务的稳健、快速发展和资产规模的不断提升,预计本行未来的资本充足水平将有所下降。为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本行有必要在自身留存收益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外部融资适时、合理补充资本,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十七年的等待在金融监管趋严、信息披露标准抬高的当前阶段,东莞银行如何完成冲刺,或也不只是时间问题,更是管理经营、合规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性命题

02

2025年上半年营收49.66亿元,同比下降8.02%

净利润23.65亿元同比下降1.45%

在资本市场对银行股盈利能力、收入结构与内控稳定性提出更高标准的当下,东莞银行的财务表现,或将成为其IPO进程中需持续关注的核心变量之一。

根据《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信息披露报告》其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6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02%;归母净利润23.6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5%

图片来源: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信息披露报告

其中,利息净收入依然是其营收结构中的核心来源,但该项指标继续收缩。2025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34.03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表现为正增长,期内录得5.79亿元;投资收益也实现回升,2025年上半年达到14.8亿元。这两个增长点对冲了部分息差下滑带来的影响。

从成本端来看,东莞银行在报告期内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成本压缩。信用减值损失由2024年同期的10.28亿元降至6.37亿元;业务及管理费降至16.43亿元。这种压降动作在短期内提升了利润表现。

非利息收入虽有所增长,但结构集中于投资类项目。例如,2025年上半年,东莞银行的投资收益成为非息收入增长主力;而来自服务性业务的手续费、代理类收入占比相对处于较低水平,难以形成稳定的长期收益支撑。

结合《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信息披露报告》数据来看,其在2025年上半年业绩虽未出现断崖式下滑,但在营收结构调整未完成、资本收益波动扩大的背景下,若未来资产端风险缓释压力加大或市场利率进一步波动,其盈利表现或仍面临一定挑战。

此外,该信息披露报告中的财务数据,也延续了东莞银行2024年报中“双降”势。根据东莞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其实现营业收入101.97亿元,同比减少3.6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38亿元,同比减少8.1%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2025年上半年并未扭转此前的下行轨迹,而是在原有双降基础上,进一步进入连续调整期。

03

年内因股东穿透与贷款“三查”问题合计被罚110万元,

合规与内部管控面临挑战

根据东莞银行在最新版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内容,行在202211日至20241231日期间受到行政处罚共计14宗,涉及罚款金额合计1175.53万元。其中,仅2024年一年内就发生4三年间累计超过1000万元,重点不在于累计的罚款金额,而在于处罚金额背后所体现出的银行在合规等方面的挑战

近些年来,银行机构的合规管理与内控水平,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后台流程,而是影响其长期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变量之一。这不仅关乎监管层对机构稳健性的整体判断,也关系到业务流程是否规范、风控边界是否明确。

进入2025年,在东莞银行筹谋上市的第17个年头,其又因违规行为再度受到监管处罚417,东莞银行与其东莞分行在同一日连收行政处罚决定书,合计被罚110万元。

据(东金罚决字〔20257号),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股东股权管理不到位,未穿透认定主要股东关联方”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东莞监管分局对其予以罚款25万元。

另据(东金罚决字〔20258号),东莞银行东莞分行,因“贷款三查不严,大额关联授信风险管控不到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东莞监管分局对其予以罚款合计85万元。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截图

尽管上述行政处罚与IPO中止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但对于一家正处于IPO审核阶段的银行来说,每一次违规记录,或都会成为投资者、研究机构与监管方多角度交叉审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只是影响是否符合上市条件,而是映射出银行合规管理和内控及其背后的业务运营的稳定性。

对东莞银行而言,这些合规问题发生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其既有上市计划,然而,在市场预期日益审慎的背景下,对其形象管理与市场沟通带来一定挑战尤其是随着监管透明度的提升,任何一家拟上市银行的合规轨迹都会被持续记录并被多方审视。对东莞银行而言,面对市场公开信息的累积效应,如何将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稳控,已经不只是合规层面的要求,更是完成IPO冲刺的必要前提。

东莞银行十七年IPO长跑从未停止,但也未抵达终点。站在当前这个再度被中止的节点回望,这不是一家区域性银行发起的冲刺,更像是一场与行业周期、资本脉搏、监管标准度之间交汇而来复合挑战

对于东莞银行而言,营收压力尚未消解,核心资本仍需补强在这些变量交织的过程中,IPO已不补血而持续推进的动作,更是一道综合考题而下一次恢复为“受理”会是何时,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台...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变迁与发展,台湾地区的代表性企业——台积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0月22日,...
原创 K... 近年来,中国在航空工业,特别是在预警机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作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空警300...
邓莎称路行退出《再见爱人5》:... 搜狐娱乐讯 10月24日,邓莎发文称路行即日起退出《再见爱人5》节目。 10月23日,综艺节目《...
ETF融资榜 | 科创50ET... 2025年10月23日,科创50ETF龙头(588060.SH)收跌0.45%,成交2.54亿元。获...
行业ETF风向标丨资金大幅涌入... 每经记者|刘明涛 每经编辑|叶峰 今日上午,科创芯片ETF(588200)成交金额高达34.33亿...
直击杨振宁告别仪式现场:人群排... 10月24日9时,杨振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南都N视频记者获悉,现场人群排...
黄金大跌祸首指向ETF,但“长... 记者 张一诺 避险资产黄金正在变成高波动资产。 自周二起,国际金价连续回调,截至发稿,伦敦金现货在...
芯片ETF涨3.7%,科创半导... 格隆汇10月24日|今日A股市场半导体股全线走强,其中,普冉股份20CM涨停,神工股份涨超11%,华...
沪指再创十年新高,A500ET... 今日早盘,市场震荡上行,沪指放量涨0.4%,再创十年新高,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上涨。板块题材方面,...
美国货币市场资产7.39万亿美... 钛媒体App 10月24日消息,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美国货币市场资产7.39万亿美元,创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