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亚军
摄影:Bob君
VC/PE一扫“退出焦虑”。
“我们内部把2025年定义为‘港股退出元年’。”深圳一家头部人民币基金合伙人透露。
在近日的一场公开活动上,港交所CEO陈翊庭也开心的表示,香港基本面仍佳,亦向外界展示了其韧性,如今逾300家公司排队上市,反映了中国经济强劲,让香港接连迎来一家又一家叫人兴奋的公司。
“香港IPO市场还在猛涨。”这不是一句情绪化的感慨,而是2025年10月港交所交出的最新“成绩单”。
让数据说话。截至10月21日,港交所正在处理的IPO申请已达303家,其中294家瞄准主板,9家拟登陆创业板;295家处于“处理中”,8家已通过聆讯,蓄势待发。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2025年1-10月港股新股募资总额已突破1900亿港元,时隔六年再次拿下全球交易所募资额第一把交椅。
303家排队名单:
78家“A+H”,11家千亿市值候场
这303家递表企业,七成以上注册地在内地。其中,科技板块占比更是近六成——这是港交所截至10月21日的IPO“后备军”画像。
细看行业分布,电子、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四大硬科技赛道合计44家,占比接近六成;紧随其后的新能源、医药生物、可选消费各占8%-10%。
更令人侧目的是市值维度。最新数据显示,仅千亿人民币市值的“巨无霸”就有11家,包括立讯精密(4452亿元)、阳光电源(3100亿元)、牧原股份(2700亿元)、赛力斯(2500亿元)、胜宏科技(2400亿元)……
在500亿–1000亿元市值区间的“中坚力量”有12家,包括华勤技术、先导智能、紫光股份等;
市值在200亿–500亿元区间的“成长梯队”有22家,包括用友网络、长春高新、石头科技等;
市值200亿元以下的“专精特新”成员有23家,包括拉卡拉、迈威生物-U、山推股份等。
换言之,超过七成排队企业市值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在港股历史上极为罕见。
更值得关注的是“A+H”热潮,303家排队企业中,已在A股挂牌的达7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两倍;其中11家年内已成功登陆港股,合计募资逾750亿港元,占同期港股IPO募资总额的39%。
对此盛况,某国际证券公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评价称:“A股公司赴港融资不再只是‘补充通道’,而是主动利用两个市场估值错位,实现全球资产配置。”
IPO供给端“不担心”
需求端“长钱”回流
两年前,陈翊庭在获委任港交所行政总裁时,香港惨遭外界冠以“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称呼,当时日均成交少于1000亿元、新股市场低迷,带来相当的挑战。
“但目前已扭转了局面,背后有很多顺风助力“,陈翊庭表示,“我们从来不担心IPO供应端,更关注需求端——投资者是否愿意掏钱。”
投行们也有同样的共识——需求端正在改善,而且比预期更快。
高盛、摩根士丹利内部监测显示,三季度港股新股国际配售部分平均获8.2倍覆盖,其中长线基金(Long-only)占比由上半年的34%提升至57%,创2021年以来新高。
“欧美、中东、东南亚的主权基金、养老金都在回流,尤其青睐硬科技、新能源及消费龙头。”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行部主管刘永辉表示。
高盛研究报告指出,恒生指数未来12个月预期市盈率11.3倍,仍低于MSCI中国指数的12.1倍,“港股存在流动性溢价+政策红利双重空间”。
2024年10月港证监会与联交所发布《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对“合资格A股公司”承诺最多一轮监管意见、30个营业日内完成评估。
规则落地一年,已有21家市值超百亿港元的A股公司尝鲜“快速通道”,平均审批时间46天,较2023年缩短近四成。审批提速直接降低了排队企业的“时间沉没成本”,进一步提升港股吸引力。
IPO敲钟敲到手软
VC/PE一扫“退出焦虑”
“我们内部把2025年定义为‘港股退出元年’。”深圳一家头部人民币基金合伙人透露。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共发生退出案例1867笔,同比下降18.7%。其中,IPO退出占比62.4%,较去年同期下滑9.1个百分点; A股审核收紧、北交所流动性不足,迫使机构把目光重新投向港股。
“同一项目,A股排队18个月,港股最快6个月就能挂牌,对IRR(内部收益率)的拉动是肉眼可见的。”上述合伙人算了一笔账——假设2022年投资某新能源部件公司,投后估值60亿元,若2025年底在港股以150亿元市值上市,基金持股8%,扣除摊薄后账面回报2倍,IRR可从12%提升至21%。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VC/PE支持的中企IPO共102家,背后涉及562家机构,收获被投企业IPO的机构数量同比增加27.4%。若包含SPAC上市在内,2025年前三季度共有19家机构收获4家及以上中企上市。
“退出环境恶化,倒逼我们更早布局港股。”某基金管理合伙人表示,其基金内部已设立“港股Pre-IPO策略”,专门投资12–18个月内可递表的硬科技项目,“目标IRR为25%,港股流动性改善后估值有望继续抬升”。
上一篇:ETF融资榜 | 科创板50ETF(588080)融资净买入909.28万元,居可比基金前2-20251023
下一篇:ETF资金榜 | 国证2000ETF(159628):净流出2287.08万元,居可比基金第一-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