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外滩年会“金融领域的AI治理与国际合作”圆桌讨论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人工智能(AI)对各行各业的冲击不同。在金融系统,特别是在银行系统,AI建立在过去几十年信息化、IT化的基础上,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并可能带来比较大的边际变化。
谈及人工智能会否对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特别是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周小川认为,对于这个问题,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
周小川介绍,在其担任央行行长期间,国际清算银行(BIS)曾在一次会议上专门讨论过AI相关模型是否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当时讨论的最终结论是,这种影响尚不明显。一方面,AI可以在物价和微观行为的数据收集、处理、模式识别和推理方面影响货币政策决定。但另一方面,大家也觉得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慢变量,它随经济周期或经济变化而调整,而经济周期或经济变化不会太快。
周小川称,从监管的角度,已有诸多讨论希望各类金融机构和活动在运用AI时,提供透明、可解释的模型。但实际运用过程中,AI的发展,特别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必然带来模型的黑箱性。因此,未来监管需要面对黑箱模型产生的结果和行动,来调节或监管金融市场。
周小川还强调,如果AI模型大量运用短期高频数据,学习结果很可能也是高频、短期、技术性的,可能与金融稳健和宏观调控所需要的面向基础面、长远稳定性的要求不一致。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他认为,目前对于AI问题还在认识和探讨当中。有一点是可以开展国际合作的,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加强AI基础设施,包括金融行业,特别是金融市场方面的AI基础设施的加强和联通,这将为未来具体的国际合作想法打下基础。
记者 袁源
文字编辑 程慧 王哲希
版面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
美国政府停摆背后:员工被迫休假、无薪上班
东南亚旅游业重燃动力
千亿公募总经理离任
阿维塔06自燃连烧7车
蒙牛被判不正当竞争
蔚来智驾一年出走6位高管
闻泰科技突遭“黑天鹅”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