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CEO陈翊庭:港股IPO为何登顶全球
创始人
2025-10-23 15:26:13
0

截至2025年9月底,港股IPO融资总额达182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激增超两倍,待处理的公开上市申请近300宗,创下历史新高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成孟琦

编辑 | 郭楠 陆玲

10月22日,2025香港交易所中国机遇论坛上,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CEO)陈翊庭的发言直指港股核心亮点:“今年香港IPO融资额是全球第一,这一成绩源于港交所近年的上市政策改革,不仅释放了资本市场活力,吸引大量优质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赴港融资,更推动港股市场结构持续优化,目前近半数上市申请企业来自科技领域。”

除了政策红利,国际资本的动向也印证了港股吸引力。陈翊庭提到,海外投资者对港股新股的认购热情显著升温,欧美、中东及新兴市场的国际长线资金纷纷布局科创企业IPO。这一外资回流趋势背后,既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科技创新的信心体现,更折射出全球资产配置逻辑正在发生深刻转变。

两地市场的联动效应同样为IPO注入动力。“今年‘A+H’上市企业表现突出,占前九个月新股总融资额的近一半。”陈翊庭表示,这一数据充分印证了内地与香港市场联动的强劲势头,而这一势头的背后,是去年10月港交所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后,合资格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进程显著加快。

展望未来,陈翊庭也透露了港交所的下一步布局:正与沪深交易所紧密合作,推进沪深港通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等优化措施;同时将持续丰富产品体系、拓展人民币应用场景,进一步助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港股IPO登顶全球榜首背后

港股IPO募资全球第一,并非偶然。陈翊庭分析,自去年9月以来,国内经济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成果涌现,让中国投资机遇重新获得全球关注;叠加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下的多元资产配置需求、Deepseek引领的科技浪潮,以及香港自身对上市机制与市场微结构的持续优化,多重因素共同推动港股市场显著回暖反弹。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港股IPO融资总额达182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激增超两倍,待处理的公开上市申请近300宗,创下历史新高。上市后融资的活跃同样值得关注,前9月港股再融资总额达4561亿港元,是同期新股融资额的两倍以上,为在港上市公司扩大经营、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高效资金渠道。

国际资本的深度参与是核心亮点。来自欧美、中东及新兴市场的长线资金扎堆布局科创企业IPO,既体现了全球资产配置逻辑转变下,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坚定信心,也为港股一级市场注入了充足流动性。

与此同时,A+H上市模式的深化进一步巩固了IPO优势。得益于去年10月审批流程的优化,合资格A股公司赴港上市效率大幅提升,今年A+H上市企业的融资额占前九月新股总融资额的近五成,成为两地市场协同发展的重要见证。

制度层面的革新则为市场结构优化提供了支撑,今年5月港交所推出的“科企专线”,为特专科技与生物科技企业提供了更精准的上市服务,直接推动科技企业成为上市主力。

一二级市场同步增长

一级市场的强劲势头并非孤立存在,港股二级市场同期亦呈现齐头并进的增长态势。

据港交所数据,截至9月底,香港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达2564亿港元,同比升126%;衍生产品市场日均成交合约168万张,同比增长11%。

港股二级市场多项交易指标刷新纪录,展现出市场旺盛的交易活力的背后,是互联互通机制持续发挥“双向开放桥梁”的作用。2025年,沪深港通交投持续放量,其中沪股通与深股通日均成交额达2064亿元,同比上升68%;港股通日均成交额达1260亿港元,较2024年翻倍。ETF互联互通的扩容也成效显著,截至9月底,北向交易纳入273只ETF、南向交易纳入17只ETF,前九月南、北向ETF日均成交额分别达42亿港元、32亿元,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跨市场配置选择。

债券通与互换通的表现同样亮眼。截至今年8月,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额达440亿元;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创下220亿元的新高,同比增长69%,进一步完善了跨境金融资产的交易与风险管理体系。

技术与产品创新则为市场长远发展赋能。陈翊庭介绍,港交所正升级领航星现货平台与衍生产品平台,以构建更高效、稳定的交易环境;即将推出的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期货,将填补生物科技领域风险管理工具的空白,为相关板块投资者提供专业对冲选择。一系列制度与技术革新,正推动港股二级市场向更高效率、更强韧性的方向迈进。

在一、二级市场协同向好的背景下,市场机构也对港股后续走势给出了理性分析与展望。

“经历了近两年的上涨,恒生指数的估值已从不到8倍修复至近12倍。从短期来看,确实需要对估值进行消化。此外,贸易冲突也将成为压制估值的风险点。”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港股团队分析,横向对比来看,与美国、日本、印度等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相比,港股当前的估值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意味着其后续的价值释放仍有空间。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以基本面投资见长,该公司认为,港股市场中聚集了一批具备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优质企业,这类企业在技术研发壁垒、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及产业链核心环节掌控力等方面具备显著特质。“综合考量企业竞争力、政策环境、良好的流动性等多重因素,港股有望在四季度延续震荡上行的良好态势。”

责编 | 张生婷

题图 | 摄/成孟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港股大型科技股午后走强,港股通... 今日港股整体震荡修复,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大型科技股尾盘集体走强。截至收盘,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上...
煤炭板块领涨,红利ETF易方达... 今日煤炭板块领涨,银行板块涨幅居前,受此带动,红利系列指数表现亮眼,截至收盘,中证红利指数、中证红利...
新能源板块延续涨势,关注新能源... 今日午后,大盘震荡回暖,新能源板块带头反弹。截至收盘,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1.3%,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
证监会同意昂瑞微科创板IPO注... 人民财讯10月23日电,证监会同意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昂瑞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
港股IPO观察丨华曦达亮相IB... 近期,全球广播与媒体行业年度盛会IBC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深圳宝企华曦达以“AI Home”为主题...
IPO动态:电科蓝天拟在上交所... 证券之星消息,中电科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科蓝天)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募资总金额为15.0...
加快数字货币跨境场景应用 拉卡... 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 齐智颖 实习记者 刘子瑶)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拉卡拉...
ETF主力榜 | 化工ETF(... 2025年10月23日,化工ETF(159870.SZ)收涨2.34%,主力资金(单笔成交额100万...
周小川:AI对货币政策影响尚不... 10月23日,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2025外滩年会回应人工智能(AI)对央行业务的影响时表示,这一...
“红利+科技”双管齐下!港股央... 外围关税扰动再起,市场不确定性升温,资金偏好转向避险的防御性板块,银行等高股息红利资产成为避风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