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健康领域迎来关键节点——轻松健康集团(以下简称“轻松健康”)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拟赴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发行不超过3649.64万股普通股。
这家以“轻松筹”大病众筹起家的企业,历经十年跌宕,正试图通过AI技术与健康服务生态的构建,完成从公益流量平台到科技型健康服务巨头的转型。
然而,用户流失、盈利承压、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也使其IPO之路充满变数。
2014年,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中国,前IDG副总裁杨胤创立“轻松筹”,首创线上大病众筹模式。依托微信生态的社交裂变能力,用户通过朋友圈转发求助链接,快速汇聚善意。至2019年,轻松筹用户突破6亿,成为国内最大的大病众筹平台。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无数家庭的燃眉之急,更以“低成本流量入口”的角色,为后续保险业务变现奠定基础。
然而,隐忧早已埋下。一方面,众筹业务的公益属性与商业盈利需求存在天然矛盾,虚假筹款、职业推广人等乱象频发,监管政策逐步收紧;另一方面,外资准入限制成为直接导火索——作为开曼群岛注册企业,轻松健康需剥离众筹业务以满足港股上市合规要求。2024年6月,公司宣布将“轻松筹”及朵尔医院业务整体剥离,活跃用户从2022年的7050万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70万,流量护城河轰然倒塌。
失去核心流量入口后,轻松健康将战略重心转向数字综合健康服务与健康保险解决方案。公司构建了“检、医、药、康、险”五大环节的生态闭环:
检(早筛服务):通过基因检测、肿瘤标志物筛查等技术,实现疾病早期预警;
医(医疗咨询):接入全国超10万名医生资源,提供7×24小时在线问诊;
药(药品服务):与58家药企合作,打通处方流转与药品配送链路;
康(健康管理):推出个性化健康计划,覆盖慢病管理、运动康复等场景;
险(保险保障):联合58家保险公司定制294款产品,覆盖重疾、医疗、长期护理等需求。
技术层面,公司自主研发AIcare技术栈与“轻松问医Dr.GPT”大模型,已注册58项发明专利与39项软件著作权。这些技术应用于风险评估、个性化推荐等场景,试图以AI提升运营效率。
招股书显示,2022-2025年上半年,轻松健康营收从3.94亿元增至6.56亿元,2024年同比增幅达92.9%。然而,净利润却从2022年的1.49亿元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5118万元,毛利率从82.6%暴跌至32.5%。这一矛盾源于业务结构的根本性调整:
高毛利保险业务收缩:保险经纪与技术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1.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9%,主要因剥离众筹后获客成本上升;
低毛利健康服务崛起:数字营销(科普服务)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4.7%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7.7%,但其毛利率仅13.5%,难以支撑盈利。
2025年上半年,轻松健康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65.9%,最大客户占比25.0%。这种依赖度限制了议价能力,一旦核心客户流失,业绩将受重创。
轻松健康并非唯一强调“AI+健康服务”的玩家。手回科技、恒光控股等机构密集递表港交所,已上市的多家保险中介普遍通过科技属性提升估值。例如,水滴公司2021年上市时,其AI理赔系统已实现90%的案件自动审核,而轻松健康的AI技术仍集中于运营效率层面,诊疗效果等核心医疗价值尚未验证。
在健康服务领域,轻松健康面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巨头的竞争。后者凭借高频消费场景(如在线购药、医疗器械销售)与会员体系,已建立稳固的用户基础。以阿里健康为例,其2024年活跃用户达1.2亿,付费转化率超15%,而轻松健康同期投保人转化率仅0.67%。
在健康科普等细分领域,丁香医生等垂类平台凭借专业内容与社区运营占据用户心智。轻松健康虽通过科普服务扩大影响力,但用户停留时长与互动率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根据招股书,轻松健康此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
AI与大数据升级:优化风险评估模型,提升健康服务精准度;
医学研究投入:联合高校与医院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强化医疗专业背书;
品牌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提升用户认知,尤其针对25-45岁中产群体;
海外市场拓展:计划以大湾区为起点,辐射东南亚市场,复制国内生态模式。
轻松健康的转型需回答两个关键问题:
AI技术能否创造医疗价值? 目前其AI应用集中于运营端,未来需证明在疾病预测、健康干预等场景中的实际效果;
健康服务能否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 低毛利率的健康服务需通过规模效应与交叉销售提升盈利,但用户付费意愿与市场教育仍是长期挑战。
轻松健康的案例折射出数字健康行业的集体进化路径——从公益流量变现到科技驱动的生态竞争。随着《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政策完善,行业将加速洗牌,唯有具备医疗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创新实力与用户信任基础的企业,方能跨越转型阵痛,实现二次增长。
轻松健康的IPO,既是其十年创业的里程碑,也是新征程的起点。在公益属性与商业利益的撕扯中,在巨头挤压与垂直平台的围剿下,这家企业正以AI为矛,以健康服务生态为盾,试图重新定义数字健康的价值边界。然而,资本市场的审慎、用户习惯的迁移、监管政策的变动,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未来,轻松健康能否证明“技术赋能健康”的商业逻辑,将决定其能否从“流量玩家”蜕变为“生态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