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指数(GDIRI) 作为聚焦B2C出口电商物流的跨境服务商,顺友物流近年来既要适应跨境电商物流行业的市场需求波动,又要应对国际政策调整带来的外部压力,经营情况与资本化进程明显受到冲击。
2024年,顺友物流营收虽有增长但增速骤降,营业收入15.22亿元,同比增幅仅1.06%,远低于2023年的27.2%。同时,净利润波动下滑,经营活动现金流起伏较大。
为应对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带来的成本压力,顺友物流战略性收缩美国直发业务,将运力向欧洲、拉丁美洲等非美区域倾斜,同时推进海外仓布局。但,新布局的海外仓仍处于初期投入阶段。
10月15日,顺友物流于2025年4月递交的港股主板IPO招股书正式失效,后续其能否通过战略落地改善业绩、重启资本化进程?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坐过山车”的业绩
从财务数据表现来看,2022年其营业收入为11.84亿元,2023年增至15.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2%;2024年营收15.22亿元,同比增幅仅1.06%,增速明显放缓。
净利润波动较为显著,2022年净利润0.32亿元,2023年跃升至0.73亿元,同比激增130.48%;2024年利润回落至0.44亿元,同比下降40.28%,结合其营收增速放缓,可以看到顺友物流的盈利能力明显承压。
2022-2024年,顺友物流的现金流量起伏较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22年为60万元,2023年大幅增长至人民币15930万元,2024年则转为人民币-2730万元,表明其主营业务盈利稳定性受到挑战。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规模变化趋势与经营活动现金流相近,2022年为人民币6870万元,2023年增至人民币16540万元,2024年回落至人民币7590万元。
尽管现金流波动较大,顺友物流的流动比率仍逐年稳定小幅上升,2022年为1.5,2023年上升至1.6,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1.7,体现其短期资产对负债覆盖能力持续改善,财务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稳健性。
同时,在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方面,2022年为49天,2023年缩短至30天,2024年略有增加,至34天,处于相对波动区间,但整体呈现良好态势。
作为一家跨境物流服务提供商、专注于B2C出口电商物流领域的企业,顺友物流的主营业务为直发物流服务,其对营收的贡献占比保持在95%以上,主要客户为跨境电商平台及跨境电商卖家。
顺友物流的地区业务布局呈现明显的核心市场集中化特征,欧洲与北美洲是其主要业务承载区域,合计占比保持在55%以上,2024年超过70%,其他地区营收则多呈波动或下降趋势。
欧洲地区在2022年营收为3.71亿元人民币,2023年大幅增长至5.69亿元,2024年虽小幅回落至5.07亿元,但仍高于2022年水平,整体呈现先增长后稳定的趋势。
同时,北美洲地区表现亮眼,2022年营收为2.88亿元人民币,2023年增长至3.72亿,2024年进一步大幅增至6.08亿,实现3年以来持续增长,并在2024年超越欧洲成为营收最高的地区。
从地区网络布局维度看,顺友物流以核心产业带为根基,扎根珠江三角洲这一中国跨境电商关键区域,同时在国内多省市及中国香港、美国布局运营节点,构建起覆盖全球多洲、触达大量国家及地区的物流网络,并在新兴市场重点发力,依托覆盖区域践行差异化布局的战略模式。
在细分市场层面,顺友物流聚焦特货直发物流这一具有特殊需求的领域,通过满足特货运输对资质、合规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在该细分领域建立竞争壁垒,形成区别于同业的核心能力,为业务增长提供支持。
“关税冲击”的未来
自实施以来,中美关税政策通过成本传导与需求重构,对跨境物流、海外物流及仓储行业持续产生结构性影响。
跨境物流面临模式迭代与路线调整双重冲击,传统直邮小包因关税成本激增而竞争力下滑,部分企业被迫重构物流方案,通过航线分散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同时,海外物流呈现区域化与效率升级的趋势。关税压力推动企业加速近岸外包与区域产能转移,近岸港口因贸易流向调整迎来业务增长,而传统主流港口货量承压。
仓储行业迎来需求爆发与格局重塑。直发模式受阻使海外仓从可选配置变为刚需,备货潮与转型需求叠加推高仓储资源需求,核心区域仓源愈发紧俏。
面对美国关税政策持续调整带来的压力,顺友物流已明确收缩美国直发货市场的战略布局。
自2024年下半年起,鉴于美国加征关税及取消最低豁免等政策变动,公司战略性缩减以美国为目的地的直发物流服务,减少传统直邮模式下关税成本激增对业务的冲击,同时将运力资源向欧洲、拉丁美洲等非美区域倾斜,通过分散市场来平衡关税的风险。
在海外仓布局上,公司采取“核心市场深耕+新兴市场培育”的双轨策略。目前,新布局区域仍处在投入期。
一方面,在美国市场,公司虽收缩直发业务,但未完全退出,而是持续运营其洛杉矶海外仓,同时推进美国新泽西州额外海外仓的租赁,通过“头程物流+海外仓”的组合模式,优化本地服务能力,降低关税对终端配送成本的影响,提升美国市场服务灵活性。
另一方面,针对拉丁美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公司也在逐步探索海外仓布局,计划持续渗透新兴市场。这些区域的仓源建设、合规资质申请仍处于初期投入阶段。
在关税重构物流格局的背景下,顺友物流的上市进程遭遇波折。据港交所披露,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递交港股主板IPO招股书,拟通过上市募资支撑海外仓扩张等战略,但文件于10月15日正式失效。
招股书失效背后,是关税冲击下的业绩压力。公司缩减美国直发业务后,虽转向“头程+海外仓”模式运营洛杉矶仓并布局新泽西仓,但前期投入尚未见效;而拉丁美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仓源建设也仍处于初期投入阶段。
顺友物流要突破当前业绩承压、资本化遇阻的困局,核心在于将战略布局转化为实际竞争力,由资源投入向价值产出高效过渡,这一目标的实现或可从三方面着力推进:
其一,作为应对关税冲击的核心抓手,海外仓布局需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周转效率,复刻成熟市场的全链路服务能力,让重资产投入尽快形成收益支撑;
其二,市场布局需跳出“核心市场依赖”,在重点新兴区域组建本地化运营团队,对接当地政策资源与物流网络,解决末端配送等落地难题,将区域布局转化为稳定的业务增长支撑;
其三,要优化业务结构,降低对传统直发服务的依赖,同时通过优化运力调度与成本管控,夯实盈利。
在跨境物流行业受关税政策持续调整的大背景下,若顺友物流能扎实推进各项业务落地,或能重塑资本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认知,为重启资本化进程铺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