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A股上市公司利欧股份(002131.SZ)加入“A+H”大军,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过去一年,利欧股份在资本市场表现抢眼,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30%,区间内更是一度创出近10年的股价新高。
然而,其招股书也揭示出公司存在的多重隐忧,为此次港股IPO蒙上一层阴影。
左手水泵,右手AI营销
利欧股份成立于2001年,其在官网自称“立于中国泵业潮流浪尖,行于前沿的A股市场数字营销”。
公司以泵业起家,2014年通过多次收购切入数字营销领域,逐步形成“数字营销+泵与系统”双主业格局。
数字营销业务以“品—效—销”一体化打通营销全链路,涵盖整合营销与数字广告代理两大板块。公司推出自研AIGC生态平台“LEO AIAD”,并构建AI智能体驱动的全链路人机协同系统,以提升人效与投放效果。
泵与系统业务集智能化、集成化、平台化功能于一体,主要产品类型包括民用泵和工业泵,应用场景涵盖建筑、水利工程、工业及配套设施、能源和电力、石油化工、市政基础设施及农业等领域。公司产品曾应用在卡塔尔世界杯、南水北调工程、北京冬奥会供水等多个具备国际影响力的项目。
利欧股份在这两大领域均位居行业前列,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按照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国内排名第二的泵与系统提供商;同时,公司在中国数字营销市场及数字广告代理市场两大赛道的排名均位列第一。
利润受理想汽车牵动,毛利率仅8.8%
与股价节节攀升形成反差的是,利欧股份的业绩表现并不稳定:两大主业增长乏力,营收滞涨,利润波动剧烈,且深陷“理想汽车依赖症”。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总营收分别为202.68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204.71亿元和211.71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96.3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6.61亿元有所下滑。
利润方面,利欧股份净利润呈现“亏损—盈利—亏损—盈利”的剧烈波动。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4.54亿元、19.39亿元、-3.04亿元,2025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68亿元。
2022年与2024年的亏损,主要受公司投资的理想汽车(02015.HK)股价下跌影响。作为理想汽车的早期股东,利欧股份的利润水平受到理想汽车波动的影响。
利欧股份扣非后净利润表现相对稳步,保持稳健盈利状态。
数字营销业务是利欧股份的营收主力,占比接近八成。然而该业务在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连续下滑。
公司对此解释称,2025年上半年收入下降系“聚焦选定客户、优化客户结构”所致。
从市场区域看,利欧股份国内业务表现疲软,而海外业务增长强劲,这反映出公司在国内市场正面临宏观经济与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
泵与系统业务收入增长也出现了波动,2025年上半年同比小幅下降至20.22亿元。
利欧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AI驱动的新型液冷市场及能源项目建设有望成为公司下一爆发点:AI的爆发式增长持续驱动数据中心产业演进,其算力需求的急剧扩张亦同步激发出规模空前的能源需求。
公司进一步表示,其已推出液冷离心泵及创新屏蔽泵等产品,实现高效、免维护、高温适配功能,并可通过智慧运维平台提供集成式冷却服务。
AI营销业务毛利率仅4.4%,应收账款高企
数字营销业务不仅增长乏力,其低毛利问题也持续拖累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该业务自2022年以来毛利率始终低于5%,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4.4%,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仅为8.8%。
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利欧股份不得不面对花巨资买流量的现实问题。公司需透过各类媒体平台获取用户流量并为客户投放广告内容,向平台支付媒体成本并从平台获得返利。
于2025年上半年,利欧股份五大媒体平台所占媒体成本高达70.97亿元,占了同期公司销售成本的80.7%,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此外,利欧股份在“花钱买流量”的同时,也面临着“回款难”的困境。
截至今年6月底,利欧股份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金额高达57.63亿元,公司为此计提了11.41亿元的信贷亏损准备,反映出公司回款风险不容忽视。
尽管业绩剧烈波动,利欧股份仍坚持分红,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派息2.02亿元和1.93亿元。
总结
利欧股份虽凭借“水泵+AI营销”双赛道布局赢得资本关注,但其主营业务增长疲软、盈利波动、数字营销毛利率极低且应收账款高企等问题,均成为其冲刺“A+H”之路上的潜在风险。
此番赴港IPO,既是对其双主业战略的一次检验,也将考验市场对其盈利质量与财务健康度的信心。
作者: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