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财经 李姗姗
9月中旬,天赐材料(002709.SZ)前高管涉嫌“商业秘密侵权案”迎来二审判决,两名涉事高管李胜、郑飞龙均被判入刑,并处以罚金,维持原判。
当前来看,天赐材料作为原告取得上述案件的阶段性胜利,但与此同时,涉事企业永太科技(002326.SZ)亦发出反击,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将天赐材料诉至法庭,双方僵持不下。
而在案件未决之际,天赐材料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此前,公司还曾计划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最终终止,转战港股。
或受赴港上市消息的影响,低沉许久的天赐材料在A股再次活跃起来。截至10月14日中午,股价报收35.73元/股,总市值684亿元。
今年上半年,天赐材料业绩亦止跌回升,实现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28.97%、10.99%。
Wind数据显示,自登陆深交所以来,按筹资现金流入,天赐材料累计融资176.62亿元。但截至2025年7月末,公司存在短债缺口10.46亿元。同时,天赐材料还进行着丰厚的分红,2022年-2025年上半年累计分红23.87亿元。
01
董事长三年降薪141万元
著名作家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天赐材料创始人徐金富却用现实诠释了“失败要趁早”。
在大多数普通人16岁还在上中学时,天才徐金富就已经考进了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化学系,四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入学中科院广州分院,攻读植物化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他留在了研究所工作。
1988年,24岁的徐金富放弃了研究所的“铁饭碗”工作,与同学罗秋平一起下海创业,创办了道明化学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为人熟知的蓝月亮。
四年后,徐金富将自己所持的股份卖给了罗秋平,拿着这笔钱回到老家杭州富阳创业,与化肥厂合作研发原料药,但现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这次创业失败让他变得身无分文。
徐金富后来感慨道,“年轻时的失败很重要,失败要趁早”。
2000年,36岁的徐金富决定东山再起,他借钱重返广州,拉上弟弟徐金林和妻子的妹夫林飞,在熟悉的日化领域开启第三次创业,成立了天赐材料。
目前,徐金富持有天赐材料36.5%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林飞、徐金林分别持股1.71%、1.29%。
彼时,天赐材料成立后不久,很快成为宝洁、联合利华的供应商。但徐金富的野心不止于此,2004年,当同行还在争夺洗发水市场份额时,他组建了锂电池团队攻进电解液领域。
2007年,天赐材料从美国引进六氟磷酸锂技术,经过四年攻关实现自产82吨,打破日本垄断。2014年,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以13.66元/股的发行价募集资金2.95亿元。
上市后,天赐材料拿出募资金额的1.9亿元收购了当时净资产账面价值仅3000万元的东莞凯欣,该公司是ATL(宁德时代前身)的合作伙伴。
此后,天赐材料与宁德时代也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往来。从2018年到2020年,宁德时代为天赐材料贡献的收入占比均超20%;2021年,更是推高到50.47%,也正是在这一年,公司营收规模突破百亿大关。
相应飙涨的,还有天赐材料的股价,2021年市值一度超过1500亿元。那年的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上,徐金富以477亿的身家位列第77位,登顶杭州富阳首富。
时至今日,宁德时代仍是天赐材料的第一大客户。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宁德时代的收入分别为121.67亿元、81.18亿元、50.02亿元及27.39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5%、52.7%、40%及39%。
自深交所上市以来,天赐材料累计融资176.62亿元。其中,直接融资62.53亿元,包括首发2.95亿元、定增募资25.47亿元、可转债34.11亿元;间接融资(按筹资现金流入)114.09亿元。
在2022年10月,天赐材料发行可转换债券34.11亿元,到期日为2027年9月22日。票面利率第一年为0.3%,第二年为0.5%,第三年为0.8%,第四年为1.5%,第五年为1.8%。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上述可转债未转股的本金总额为34.1亿元,自发行以来,公司未行使赎回权。假设转股价为28.5元/股,上述可转债转股后的股份总数约为1.2亿股,占总股本的6.25%。
可转债持有人中,徐金富、徐三善、顾斌分别持有可转债金额8.74亿元、508.14万元、233万元,分别对应可转换的A股3066.87万股、17.83万股、8.18万股。徐三善为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顾斌为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
2022年-2025年上半年,徐金富分别领薪464万元、323.2万元、322.8万元及179.8万元,三年内降薪141.2万元。
02
向对手索赔9亿元
天赐材料的狂欢在2022年之后戛然而止,曾经的84.01元/股,到2024年下半年跌至12.76元/股;六氟磷酸锂的价格更从65万元/吨的历史高点崩至5.4万元/吨。
行业寒冬中,天赐材料业绩暴跌。在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达到顶峰223.17亿元和58.44亿元后大幅回落,2023年-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54.05亿元、125.18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0.97%、18.74%;净利润分别为18.42亿元、4.78亿元,同比下降68.48%、74.03%。
同时,徐金富的身家也随着公司市值的缩水而回落至145亿元,在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名次下降450位。
在天赐材料低谷之际,更让徐金富心寒的是公司前高管技术泄密。
2024年7月,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九江天赐”)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将李胜、郑飞龙二人告上法庭。
九江天赐是徐金富的重要资产,也是天赐材料最重要的全资子公司,2024年贡献收入108.0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86.31%。九江天赐成立于2007年10月,注册资本4.55亿元,拥有液体双氟磺酰亚胺锂和液体六氟磷酸锂生产工业化技术。
被告方李胜于2017年8月进入九江天赐工作,并签订了《劳动合同》《商业保密、竞业限制协议》等,于2021年5月离职。
在九江天赐,李胜被得到重用,他先后担任电池生产部工艺技术总监、生产运营总监、制造部总监、工厂厂长、电解质工厂总监、总工程师等职务。
天赐材料公告显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李胜违反保密义务,伙同郑飞龙等人将其掌握的上述工艺技术资料披露给两家竞争对手——浙江研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永太科技,两人分别获利428.5万元、116万元。
天赐材料称,此次泄密事件预期造成经济损失8.87亿元及原告为维权支付律师费115万元。
因涉及商业秘密,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9月15日,天赐材料公告称,李胜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45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428.5万元;郑飞龙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5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16万元。
今年7月2日,永太科技及其控股子公司永太高新、实控人何人宝等也成了被告,天赐材料要求其:一是销毁年产13.4万吨液体锂盐产业化项目中,利用天赐技术建设的生产产线设备等;二是销毁承载公司商业秘密的电脑、纸质及电子文档等设备和资料;三是索赔经济损失8.87亿元。
据《预审IPO》查询,上述永太科技液体锂盐项目,自2021年6月开始建设,截至2025年上半年仍在进行中,已投入资金7.2亿元,项目进度90.8%。
次日,永太科技快速予以反击,以“天赐材料侵害公司名誉权”的理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要求对方赔偿5751.93万元。
永太科技在公告里表示,天赐材料所称的侵权产线、技术均是自行研发,不存在侵害商业秘密情形;天赐材料意在影响正在进行的投标,以贬损商誉的方式,达到排挤对手的目的;为达到市场垄断打压竞争对手的目的,天赐材料多次实施商誉诋毁等侵权行为。
目前,永太科技的上诉尚未有结果,双方仍僵持不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8月,天赐材料同样以“六氟磷酸锂技术的商业秘密侵权”为由,将前技术部副总陈春财、金石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山金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索赔经济损失9000万元。今年7月,天赐材料公告表示已撤诉。
03
2025上半年业绩回升
天赐材料成立初期主要经营洗发水、护发素、沐浴液等个人生活护理用品的材料,2004年引入新能源市场,涉足锂电池电解液的研发和生产领域。
目前,公司业务主要分为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和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业务两大板块。其中,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收入占比九成左右。
受行业内卷加剧的影响,天赐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收入出现下滑。2022年-2024年,该收入分别为208.21亿元、141.04亿元、109.74亿元,2023年及2024年同比分别下降32.26%、22.19%。
收入下降主要来自产品售价的下跌。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锂离子电池材料平均售价分别为4.833万元、2.304万元、1.381万元及1.377万元,三年半跌价高达71.51%。
天赐材料表示,主要是锂离子电池材料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加剧,促使公司调整定价策略以保持竞争力。
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业务收入亦出现波动,2023年同比下降12.39%至101.68亿元,主要是由于两性表面活性剂、氨基酸及卡波姆的售价下跌所致。
2022年-2023年,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平均售价分别为1.169万元、0.93万元、0.83万元,三年降价29%。
产品售价的下跌进一步影响天赐材料的毛利率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一路从2022年38%“腰斩”至2025年上半年的18.7%。
不过,薄利多销战略下,天赐材料产品销量保持上升趋势。报告期内,公司锂离子电池材料销量分别为43.1万吨、61.2万吨、79.5万吨及45.8万吨;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销量分别为9.7万吨、10.9万吨、14万吨及6万吨。
2025年上半年,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销量继续增长以及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售价回升的情况下,公司业绩回暖,实现收入70.29亿元,同比增长28.97%;净利润2.65亿元,同比增加10.99%。
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企业,天赐材料研发开支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2024年,分别为8.94亿元、6.46亿元、6.68亿元,三年合计22.08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4.39亿元,同比增加1.33亿元,涨幅43.6%。
行政开支与研发开支相当,报告期各期分别为7.09亿元、7.43亿元、7.17亿元及3.75亿元,合计25.44亿元,主要是员工福利开支和办公费等。
04
三年半分红近24亿元
2022年-2024年,天赐材料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其中,电解液及核心材料产能利用率由82%降至59%,正极材料由100%降至41%,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由74%降至41%。
2025年上半年,电解液及核心材料产能利用率上升至73%,而正极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则进一步下滑至34%、38%。
同时,存货出现大跌,报告期内,天赐材料存货分别为23.74亿元、11.72亿元、13.64亿元及12.54亿元。2023年存货同比减少50.6%,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下跌及实施强化存货管理措施,导致原材料及在制品减少所致。
原材料价格下跌使得存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2023年,天赐材料存货减值损失高达1.71亿元,而2022年仅有2371.1万元,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08亿元及5829.9万元。
天赐材料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保持高位,各期分别为71.27亿元、54.03亿元、55.25亿元及59.62亿元,2022年-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94%、35.07%、44.14%。
期内,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出现延长,由2022年的99.9天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147.1天,这意味着天赐材料资金回笼效率下降,可能会增加坏账风险。
2022年-2025年上半年,天赐材料计提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分别为1.94亿元、1.56亿元、2.5亿元及2.53亿元;产生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损失分别为4833.2万元、2524万元、1.23亿元及503.1万元。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虽然稳定流入,但每年流入量都在减少,各期分别为41.64亿元、22.74亿元、8.82亿元及4.09亿元。
而投资活动现金流则因进行股权投资、收购附属公司、购买固定资产及存入定期存款而持续净流出,各期分别为-51.07亿元、-38.93亿元、-10.11亿元及-8.29亿元。
截至2025年6月末,天赐材料包括上市及非上市股权投资为4.27亿元,结构性存款及理财产品合计4.87亿元。
自2022年以来,天赐材料账上现金持续缩水,由2022年的46.58亿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13.03亿元,三年半时间里减少了33.55亿元,降幅72.03%。
与此同时,公司债务不断增加,由2022年的50.56亿元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70.36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天赐材料有息负债率高达64.1%。期内,公司支付借款利息及租赁负债利息合计5.96亿元。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7月末,天赐材料手持现金为14.96亿元,短债有25.42亿元,存在短债缺口10.46亿元。短债占总债务的比例为35.65%。
但天赐材料一边借钱,一边还向股东进行着大额分红。2022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派股息分别为4.77亿元、11.53亿元、5.71亿元及1.86亿元,三年半合计分红23.87亿元。
2022年-2025年上半年,徐金富分别持有公司36.24%、36.31%、36.41%及36.5%股份,按持股比例计算,徐金富这三年半可分得约8.67亿元。
附:天赐材料上市发行有关中介机构清单
联席保荐人:J.P. Morgan Securities (Far East) Limited、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广发融资(香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年利达律师事务所、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Allen Overy Shearman Sterling、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行业顾问:灼识行业谘询有限公司
合规顾问:新百利融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