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亚军
摄影:Bob君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一句“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广告词,让东鹏饮料红遍大江南北。
近日,据港交所网站更新信息显示,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鹏饮料”或“东鹏”)再次递交了H股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二次IPO。
在此之前,其曾于2025年4月3日首次递表,但因6个月有效期内未通过聆讯,到10月3日失效了。第二次递表距离首次递表失效仅隔6天。此次联席保荐人仍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与首轮递表完全一致。
此外,东鹏还曾计划以每份GDR代表5股A股的方式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拟募资5亿美元用于欧洲产能与渠道建设。但2023年以来欧洲审计监管趋严,加之瑞交所流动性有限,2024年2月公司主动终止了GDR方案。
拟募资13.8亿,
或刷新功能饮料赛道资本化的天花板
招股书显示,东鹏饮料此次IPO,拟募资净额约14.93亿港元(约合13.8亿元人民币)。发售股数尚未披露,预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5%,保留超额配售权(绿鞋)。
所筹资金将主要用于海外产能建设(越南、印尼)、渠道拓展、品牌国际化、数字化升级等业务。
若一切顺利,东鹏饮料或将于2026年二季度挂牌上市。其也将成为安德利之后第二家“A+H”两地上市的中国饮料企业,也将刷新功能饮料赛道资本化的天花板。
此外,与4月版本相比,新版招股书把“东南亚产能”从可选项升级为必选项——公司计划在越南北宁省新建一条年产7万吨能量饮料的PET灌装线,并在印尼雅加达周边建设9万吨铝瓶线,总投资约8.5亿港元,占募资金额近六成。
针对此次赴港上市,君正投资承诺上市后6个月内不减持,林木勤家族承诺12个月内不转让股份。
目前,其账上现金为142亿元。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魔性洗脑
从濒临破产到年销8.8亿瓶
东鹏饮料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深圳市东鹏实业有限公司,隶属深圳老牌国企果菜贸易公司,最初只做豆奶、凉茶。由于体制僵化,到1999年账面净资产仅剩86万元,员工不足60人,一度濒临破产。
2003年,时任销售副总林木勤联合20余名管理层,以267万元的对价完成管理层收购(MBO),把东鹏从国企改制成民营公司。
2009年,“东鹏特饮”维生素功能饮料获国家“蓝帽子”保健食品批文(卫食健字2009第0201号)。随后公司把“瓶型+防尘盖”申请外观与实用新型双专利,构筑起长达10年的外观护城河。
更为魔性的是,一句“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洗脑广告,让中国人从此记住了“东鹏特饮”。数据显示,东鹏在2009年的销量只有1800万瓶,但是到了2016年,其销量猛增至8.8亿瓶。年复合增速高达154%。
红杉、鲲吾、加华都投过
最新市值超1500亿
据报道,在2017-2020年底,东鹏曾先后引入红杉中国、鲲吾投资、加华资本三家风投机构,完成3轮融资,估值3年翻3倍。
包括,2017年12月,红杉中国投资5.8亿元,投后48亿元。这也是林木勤首次对外释放股权,红杉以12%股份成为最大外部机构。
2019年9月,鲲吾投资投资3亿元,投后估值80亿元。这轮融资涵盖老股转让+增资并行,员工持股平台同步设立。
以及2020年12月,加华资本投资5.5亿元,投后估值150亿元。这也是东鹏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Pre-IPO定价已达46.27元/股。
3轮合计引入外部资金14.3亿元。东鹏将这些融资主要投向了产能扩建(安徽、重庆基地)与渠道数字化等核心业务。
2021年5月27日,东鹏饮料登陆上交所,发行价46.27元,上市首日暴涨44%,市值突破570亿元。截至2025年10月13日收盘,东鹏饮料最新市值为1542亿,4年增长了近1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