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排,10月13日—17日这周共计3家公司IPO上会迎考。其中,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昂瑞微”)、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迅股份”)两家均闯关科创板,10月15日首发上会;深圳天溯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溯计量”)则闯关创业板,10月16日首发上会。值得一提的是,优迅股份系二度闯关,公司此前上会遭暂缓审议。作为科创板、创业板IPO企业,经梳理,3家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3家公司首发上会
据了解,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10月15日召开2025年第41次、42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核优迅股份、昂瑞微2家公司科创板IPO申请。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10月16日召开2025年第23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核天溯计量创业板IPO申请。
从3家上会企业的受理时间来看,昂瑞微、优迅股份2家公司均是今年新受理IPO企业,公司科创板IPO分别于今年3月、6月获得受理;天溯计量IPO排队时间则较久,2023年6月招股书就获得受理,至今已排队超两年时间。
首发募资方面,昂瑞微拟募资额最高,公司预计募集资金约20.67亿元。
据了解,昂瑞微是一家专注于射频、模拟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射频前端芯片、射频SoC芯片及其他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此次募资扣除发行费用后,昂瑞微拟投资于5G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研发和产业化升级项目、射频SoC研发及产业化升级项目、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报告期内,昂瑞微尚未实现盈利。2022—2024年以及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9.23亿元、16.95亿元、21.01亿元、8.44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9亿元、-4.5亿元、-6470.92万元、-4029.95万元。
优迅股份拟募资额次之。招股书显示,本次冲击上市,优迅股份拟募集资金约8.0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下一代接入网及高速数据中心电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车载电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800G及以上光通信电芯片与硅光组件研发项目。
据了解,优迅股份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2022—2024年以及2025年1—6月,优迅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39亿元、3.13亿元、4.11亿元、2.38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8139.84万元、7208.35万元、7786.64万元、4695.88万元。
天溯计量则拟募集资金约4.24亿元,系3家上会企业中募资额最少的企业,扣除发行费用后,公司拟根据投资项目的轻重缓急程度投资用于深圳总部计量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区域计量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数字化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不过,拟募资补流的背后,2023年,天溯计量进行了2445.65万元的现金分红。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以及2025年1—6月,天溯计量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5.97亿元、7.26亿元、8亿元、4.09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8438.54万元、1.01亿元、1.11亿元、5557.62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天溯计量应收账款呈上升趋势。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约为1.29亿元、1.55亿元、1.97亿元、2.59亿元,其占公司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7.82%、27.66%、28.42%、35.51%。
研发费用率均低于同行均值
经梳理,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昂瑞微、优迅股份、天溯计量3家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具体来看,据昂瑞微招股书,2022—2024年以及2025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9.25%、23.38%、14.94%、16.4%;对应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均值分别为33.16%、28.18%、26.34%、22.38%。
优迅股份的研发费用率亦持续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均值。2022—2024年以及2025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1.14%、21.09%、19.1%、15.81%;对应同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21.74%、31.65%、31.45%、30.21%。
就天溯计量而言,2022—2024年以及2025年1—6月,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43%、4.3%、4.13%、4.2%,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8.4%、8.57%、9.08%、9.15%。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存在技术竞争力与长期发展潜力的隐忧。若研发费用率与同行水平差距悬殊,还可能意味着企业在技术创新、方法研发、设备升级等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长期来看或导致服务能力迭代滞后、核心技术壁垒薄弱,难以应对行业技术升级与市场竞争的挑战。
作为二度上会企业,优迅股份在9月19日IPO首次上会时,遭到了暂缓审议。彼时,在上市委会议现场,上市委要求优迅股份结合产品结构、议价能力、市场开拓、主要产品验证及在手订单等情况,说明公司是否存在毛利率持续下滑风险,以及经营业绩的可持续性。
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各期,优迅股份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走低,分别为55.26%、49.14%、46.75%、43.48%。
另外,上市委还要求优迅股份结合实控人持股比例不高、实际控制公司时间较短、公司报告期多次股权变动、历史上股东之间存在的分歧等情况,说明公司实控人的控制权是否稳定,是否存在上市后控制权变更风险。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后(不含超额配售选择权),实际控制人柯炳粦与柯腾隆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的比例将从27.13%稀释至20.35%。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优迅股份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马换换 实习记者 李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