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乙啡锭二聚体-I(EthD-I,红色)是一种高亲和性的荧光核酸染料,与 DNA 或 RNA 结合后,可以使荧光增强 30 多倍。用于哺乳动物、细菌、酵母和真菌的染色。EthD-I 带有较强正电荷,所以该染料不能穿过细胞膜进行活细胞染色,但是能穿过死细胞膜的无序区域而到达细胞核并且嵌入 DNA 双链从而产生红色荧光。因此 EthD-I 可以准确的检测溶液中的核酸或者解体细胞中的核酸,是一种较灵敏的核酸染色剂。
EthD-I(溴乙啡锭二聚体 - I)是一种红色荧光核酸染料,属于乙啡锭类衍生物,分子量约 1,400 Da。其分子结构包含两个乙啡锭单元,通过柔性链连接,可与双链 DNA 结合后发射红色荧光(激发 / 发射波长约 528/617 nm)。核心优势源于膜非透性、高荧光增强效应及死细胞特异性标记,尤其适合区分活细胞与死亡细胞。
EthD-I 无法穿透完整的细胞膜,仅能进入细胞膜破损的细胞(如坏死细胞、晚期凋亡细胞或机械损伤细胞),与 DNA 结合后发出强红色荧光,因此可特异性标记死亡细胞,避免活细胞干扰。
与 Annexin V 联用时,可构建 “活细胞(-/-)、早期凋亡(Annexin V+/EthD-I-)、晚期凋亡 / 坏死(Annexin V+/EthD-I+)” 的三群分类,精准划分细胞死亡阶段。
2.高荧光增强与信号稳定性
未结合 DNA 时,EthD-I 荧光极弱;与 DNA 结合后,荧光强度增强约 40 倍,信噪比高,即使少量死亡细胞也能被灵敏检测。
荧光信号在固定细胞中可维持数天,抗光漂白能力优于 PI,适合长时间成像或批量样本处理。
发射波长 617 nm,远离细胞自发荧光(多为蓝色 / 绿色),在组织样本或荧光蛋白共表达实验中背景噪音低,尤其适合与 GFP、FITC 等绿色探针联用,光谱串扰率<3%。
穿透性适中(红色光),在组织切片中穿透深度可达 20-50 μm,优于蓝色荧光染料(如 DAPI)。
2.多参数分析适配性
流式细胞术兼容性:可与 APC、PE 等红色荧光探针同时检测,通过 610 nm 带通滤光片分离信号,适合多色实验(如 EthD-I+CD3-APC+Annexin V-FITC 分析 T 细胞死亡表型)。
四、典型应用场景
高通量检测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EthD-I 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或荧光显微镜计数死亡细胞比例,IC₅₀测定的灵敏度比台盼蓝染色高 10 倍。
2.免疫细胞死亡机制研究
在 T 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EthD-I 标记死亡肿瘤细胞,结合 CD8-PE 标记活化 T 细胞,分析免疫杀伤效率与死亡方式(凋亡 vs. 坏死)。
3.组织损伤与病理诊断
心肌梗死模型中,EthD-I 标记梗死区死亡心肌细胞,配合 WGA-Alexa Fluor 488 标记细胞膜,评估损伤面积与存活细胞边界。
4.微生物活性检测
在细菌或真菌培养中,EthD-I 区分活菌与死菌,尤其适合抗微生物药物(如抗生素)的杀菌动力学研究(如 1 小时内的死亡细胞比例变化)。
五、技术优化与注意事项
总结
EthD-I 通过 “膜非透性 + 高荧光增强” 的设计,成为死亡细胞标记的高效工具,尤其在需要精准区分活细胞与死亡细胞的场景中优势显著。其红色荧光特性、光稳定性及多色兼容性,使其在细胞毒性检测、免疫杀伤分析及病理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相比传统死亡染料(如 PI),能提供更可靠的死亡细胞定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