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闷声”第六个IPO:不是卖消费品,而是啃工业硬骨头
创始人
2025-09-27 14:21:26
0

京东工业IPO的备案通知书只是一张薄薄的纸,却承载着刘强东对供应链执念的重量。

9月22日,中国证监会的一纸备案通知书为京东工业港股IPO亮了绿灯。这家拟发行不超过2.53亿股普通股的公司,有望成为刘强东麾下第六家上市企业。

从2004年京东多媒体到今天的京东工业,刘强东的创业史已走过21个年头。他在近期的一次内部分享中反思:“最近这五年,京东没有任何新的东西,可以说是京东失落的五年。”

京东工业的上市,恰似刘强东对“失落五年”的突破。作为京东系中最贴近B端和制造业的业务,它承载着刘强东将供应链效率革命从消费端延伸到产业端的野望。

IPO之路:一波三折的上市历程

京东工业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资料显示,该公司曾于2023年3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因申请失效而搁浅。2024年9月,京东工业重启IPO进程,并于今年3月更新了招股书。

港交所规定IPO需在递表后6个月内完成聆讯,京东工业于3月30日递表,截止日期为9月30日。此次获得证监会备案通过,标志着京东工业已清除境内监管的主要障碍,为最终上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备案通知书,京东工业计划发行不超过253,309,800股普通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美林、高盛、海通国际担任其联席保荐人,阵容堪称豪华。

若此次上市成功,京东工业将成为继京东集团、达达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以及德邦股份后,刘强东收获的第六个上市平台。

业务核心:工业供应链的“隐形冠军”

京东工业成立于2017年,最初只是京东企业业务事业部孵化的MRO采购服务业务。MRO即维护、维修和运营材料,涵盖企业日常运营所需的非生产性物资采购。

经过八年发展,京东工业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MRO采购服务商。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按2024年交易额计算,京东工业在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份额位居第一,规模是第二名的近三倍。

截至2024年底,京东工业已提供约5710万个SKU,供应网络由超过12万家制造商、分销商和代理商组成。在2024年上半年,其重点企业客户包括了约50%的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和超过40%的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

京东工业的核心解决方案是名为“太璞”的全链路数智化工业供应链系统,它建立在端到端的供应链数智化基础设施之上,涵盖商品、采购、履约及运营等多个环节。

财务表现:增长迅猛但暗藏隐忧

从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京东工业的收入曲线足够陡峭。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41.35亿元增长至203.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1%。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盈利能力的转变。2022年至2024年,京东工业净利润从-13.34亿元一路攀升至7.62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然而,财务数据的背后也隐藏着挑战。营收增速明显放缓,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36.63%、22.65%、17.66%。毛利率同样面临压力,2021年至2024年,销售毛利率从18.6%降至16.2%。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应收账款。由于大客户普遍要求60-120天账期,京东工业的应收款项不断膨胀,截至2024年6月末已占流动资产的一半以上,导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再度转负。

战略定位:刘强东的“供应链执念”

刘强东对京东工业的重视,源于他对供应链的长期执念。在近期的一次内部分享中,他明确表示:“京东集团所有业务,只围绕着‘供应链’展开,如果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碰。”

这种专注源于刘强东的“三毛五理论”。他认为在产业链分工时,零售商只能拿三分之一的利润,三分之二应该给品牌商拿走,这样才能促进品牌发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京东在家电领域仅保持3-4个点的净利润,却做到了行业绝对第一。

京东工业正是刘强东供应链思维在工业领域的延伸。它试图将京东在消费端积累的“多、快、好、省”优势翻译成“B端语言”,让大型企业客户也能享受在线上下单、次日收货、统一开票的便捷,同时实现采购流程、审批节点、预算控制的全数字化。

技术驱动:工业大模型的赋能故事

面对工业品采购领域的特殊挑战,京东工业也在加大技术投入。今年5月,京东工业发布了行业首个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工业大模型“Joy Industrial”。

该大模型并非通用大模型的简单迁移,而是基于京东在零售、物流、供应链领域积累的海量数据与实战经验,深度融合工业制造、能源、电子等细分行业的专业数据训练而成。

京东工业技术专家介绍,该模型通过“工业大模型+供应链场景应用”双引擎,用精准的智能决策与流程优化实现供应链成本的实质性降低与运营效率的倍数级提升。

具体应用中,京东工业打造了“商品治理、供需匹配、伴随出海”3大深度应用智能体。例如,商品治理智能体可将人效提升10倍以上,原本需月级完成的十万级治理任务,可压缩至小时级办结。

行业前景:坡长雪厚但挑战不少

中国MRO市场规模虽大,但线上渗透率仍处于10%左右的较低水平。这意味着京东工业所在赛道理论上空间足够“坡长雪厚”,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这个赛道不乏竞争者:震坤行、西域、鑫方盛等垂直平台先发了十年,阿里旗下的1688工业品频道也有相关布局。京东工业虽然目前规模领先,但竞争态势依然激烈。

京东工业联合国研大数据研究院进行的研究显示,通过供应链创新优化和数智化转型,将为中国工业企业降低供应链成本6.77万亿元。这一巨大的降本空间,也为京东工业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潜力。

京东工业已提出明确目标:未来5年内,助力中国工业产业实现“降本万亿”的突破性成果。目前,其“万亿降本”活动已在上海、昆山、深圳等20多个城市落地,链接超5000家企业,覆盖10余个重点行业。

刘强东的布局:全球化与创新业务并进

除了京东工业的IPO,刘强东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收购活动,涉及澳大利亚的物流中心、中国香港的连锁超市、欧洲的电子零售巨头以及新加坡的物流枢纽,预计总投入近245亿元。

刘强东坦言:“未来,于京东而言,最重要的是国际。”京东的国际业务战略是本地电商,本地建团队,目前已经超过2000名员工,然后本地采购、本地发货,只卖有品牌的货。

在国际化战略上,京东初期签订了1000个中国品牌,试图通过这些品牌的成功带动京东国际业务的成功。刘强东认为,中国好的品牌品质真的已经超过欧美了,创新也更强,以小家电为例,创新98%都在中国。

与此同时,京东还在推进包括稳定币在内的6个创新业务。刘强东承诺:“未来每年都会有一个创新业务推出。”这些创新业务可能成为京东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登陆资本市场只是京东工业新征程的起点。刘强东曾表示:“京东的商业模式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干成,但企业要做自己正确的事情才能够走长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芯德半导体港股IPO:上半年收...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组 文|曲奇 在AI浪潮的推动下,芯片、存储等相关行业在今年都有不俗的表现。近...
11月12日区块链50(399...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2日,区块链50(399286)指数报收于4010.56点,跌0.73%,成交...
Azidoethyl-SS-e... 一、试剂介绍 Azidoethyl-SS-ethylazide分子整体工作机制,可以看作一个 “智能...
ETF主力榜 | 科创芯片50... 2025年11月12日,科创芯片50ETF(588750.SH)收跌0.39%,主力资金(单笔成交额...
IPO雷达|安克创新拟赴港上市...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周良成 安克创新11月11日晚公告称,公司拟发行H股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
IPO募投项目又延期,A股上市... 和辉光电正在冲刺“A+H”。公司2021年在科创板IPO募资80亿元,唯一的建设性募投项目三度延期、...
区块链板块11月12日跌0.4...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2日区块链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48%,达华智能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40...
ETF主力榜 | 场内货币ET... 2025年11月12日,场内货币ETF(511700.SH)微涨,主力资金(单笔成交额100万元以上...
ETF主力榜 | 科创债ETF... 2025年11月12日,科创债ETF嘉实(159600.SZ)微涨,主力资金(单笔成交额100万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