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跃升“5万亿”背后:A股生态重塑
创始人
2025-09-21 00:01:51
0

记者 陈姗

今年以来,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市场跑出“加速度”,仅用约四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从4万亿元到5万亿元的里程碑跨越。被动指数投资时代正加速到来。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全市场ETF基金总数为1308只,总资产净值达5.34万亿元。与2024年9月相比,近一年ETF基金总数量增幅达31.19%,总资产净值增幅达52.57%。

多位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5万亿ETF规模背后,是A股投资者投资行为模式的转变,也标志着机构化进程的加速。快速崛起的ETF,不仅已成为资金入市的重要工具,亦成为监管稳定资本市场的利器。ETF正在深刻重塑A股市场的生态与格局。

资金入市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ETF市场发展显著提速。自2004年首只ETF产品推出以来,突破第一个万亿元规模耗时近十六年;而此后从1万亿元到突破5万亿元,仅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其中,第五个万亿元的增长历时仅四个多月。

面对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这一里程碑,业内分析认为,一方面得益于近年来ETF产品类型不断丰富,投资者对透明度更高、工具属性更强的ETF关注度显著提升,促使资金持续流向ETF;另一方面,股市走稳向好,投资需求升温,带动基金净值显著上升。

在业内看来,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正悄然崛起,A股投资生态正逐步发生改变。

华宝证券零售业务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5万亿规模首先代表了A股投资者投资行为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开始从传统的个股投资转向指数化投资。其次,这标志着机构化进程的加速。ETF作为一种标准化、低成本的工具,不仅吸引了个人投资者,也成为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配置A股的重要途径。

开源证券9月初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虽然宽基型ETF净流出1978亿元,但非宽基型ETF的规模快速扩张,6至8月净流入达2279亿元。在A股新增开户数较低,主动管理新发规模上行乏力的背景下,非宽基ETF受到资金追捧,被看作是投资者加速进场的证明。

“居民资金入市的方式已经变成了ETF。”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向记者表示,由于ETF具备产品丰富度高、渠道便利性高、费用低、决策成本低4大优势,居民资金除了直接开户入市外,ETF或已成为居民资金入市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突出,个股分化严重,越来越多资金借助ETF布局热门赛道。前述华宝证券零售业务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准确捕捉和判断市场热点的难度日益加大。而ETF产品,尤其是行业主题ETF,能够让投资者便捷地参与到创新药、半导体等热门赛道中,分享行业发展和估值提升的红利。

随着ETF品种不断丰富,借道ETF入市也成为私募的重要选项。

ETF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可以用于快速建立和调整市场头寸。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9月8日,共有135家私募机构旗下产品出现在153只年内上市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合计重仓持有份额达24.48亿份,布局方向主要集中于科创板相关ETF。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向记者表示,私募选择借道ETF入市,一方面能够帮助私募实现跨行业、跨市场的资产配置,有效分散风险;同时,无需对个股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降低研究成本,提升资金配置效率;此外,新发行的ETF产品在结构和行业聚焦上更贴合市场热点,可作为私募捕捉结构性机会的重要工具。

市场稳定器

被动投资是一揽子配置,具有持仓透明、容量大、交易便捷等特点,因此成为大体量资金参与权益市场投资的重要选择。随着国内ETF产品类型不断丰富、规模持续增长,它不仅是居民资金入市的新工具,如今也已成为监管部门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抓手,并成为稳定A股市场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央汇金多次公告买入ETF,当前其已成为ETF的重要持有人。

2024年,中央汇金在A股下跌行情中多次出手买入ETF,在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的同时,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今年上半年,中央汇金首次明确其类“平准基金”定位,继续大举增持ETF。根据Wind数据,中央汇金今年上半年共增持12只ETF产品,涵盖上证50ETF、沪深300ETF、科创板50ETF等品种。截至今年6月末,中央汇金等“国家队”持有股票ETF市值共计1.28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近23%,占A股ETF总规模达三成左右。

“新国九条”强调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在此背景下,除了中央汇金,企业年金、保险机构、外资机构等也频频现身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越来越多的长线资金通过ETF流向国家战略领域,搭建起“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在业内看来,中长期资金入市节奏加速,被动型基金逐步主导市场,增强了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发挥着资本市场“压舱石”的关键作用。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向记者表示,“长期资金的入市有助于平滑市场波动,减少噪音交易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市场稳定,尤其在震荡行情中能够起到托底市场的积极作用。”

华安证券指出,在美国、日本等市场,ETF的诞生多源于救市需求,旨在通过提供新型投资工具和风险对冲手段以稳定市场。在我国A股市场,ETF虽最初是金融产品创新的战略部署,但如今已显著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自2023年10月以来,中央汇金持续大额增持宽基ETF且坚定持有,ETF已成为稳定A股市场的重要力量之一。

“被动型基金对持仓头寸的调整依赖于指数权重,调仓空间较小。”国信证券表示,随着被动型基金逐步主导市场,资金抱团现象更加集中在指数层面,股市面临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变小。

虹吸效应

在ETF逐渐成为市场稳定器的同时,其“被动配置”属性所带来的隐性风险也需引起重视。

“ETF天然偏向权重股和龙头股,微盘股则缺乏ETF产品承接。”韦冀星告诉记者,在当下ETF作为重要增量资金的背景下,容易存在虹吸效应。

前述华宝证券零售业务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虹吸效应可能使部分资金过度集中于少数权重股,相对减少了对中小市值企业的资金配置,不利于市场的均衡发展和多元化生态的构建。当市场情绪波动较大时,这种效应还可能被放大,增加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风险。

这种担忧在近期的A股市场上已有显现。

以近期科创板50指数的样本调整为例,其样本股寒武纪(688256.SH)股价短期大幅波动,引起市场较大关注和讨论。

8月底,寒武纪成为A股市场中备受关注的千元股,股价一度突破1500元/股,甚至超越贵州茅台。在业内人士看来,寒武纪晋升A股“股王”,除了其业绩基本面持续改善,还得益于指数化投资的推动及其带来的虹吸效应——随着寒武纪被纳入多个主要指数,相关被动基金的持续买入为其股价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根据寒武纪定期报告,截至今年6月底,其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4只ETF,包括华夏科创50 ETF、易方达科创50 ETF、嘉实科创芯片ETF、华夏上证50 ETF,持仓市值合计超170亿元。

随着寒武纪股价快速上涨,其在科创50指数中的权重迅速突破成份股权重上限,随即面临指数基金的抛压冲击。

中证指数官网显示,截至9月2日收市,寒武纪权重为15.42%,超过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编制方案中“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10%”的规定。随着科创50指数逼近9月12日的调整节点,寒武纪面临巨大抛压。据当时业内人士测算,被动调仓或导致约100亿元资金从寒武纪流出。随后几个交易日,寒武纪股价波动加大,尤其是在9月4日大跌超14%,单日市值蒸发逾800亿元。

在瑞银证券中国非银金融研究团队看来,ETF规模扩张往往会增强市场的流动性。随着ETF规模进一步增长,纳入和剔除成分股所带来的短期股价波动受被动资金进出的影响或将加剧。

为应对ETF资金进出带来的挑战,韦冀星提出多项优化建议。在指数编制上,可考虑引入更多元化的成分股筛选指标和加权方式,让指数更全面地反映公司的价值。例如,引入公司的盈利能力、研发投入等,而不只是简单地看市值;其次,在规则制定上,未来可研究如何平滑调仓带来的冲击,例如分批次、分阶段地进行指数调整,减少一次性的大规模买卖。

扩容与进阶之路

当前,我国ETF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从ETF占公募基金比例来看,仍显著低于成熟市场。截至2024年底,美国市场这一比例已达26.64%,而国内市场仅为11.56%。我国ETF市场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国际主流ETF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ETF规模增速与股市表现通常呈现显著正相关。市场普遍预期,在未来ETF规模再次大幅扩张阶段,A股市场指数也有望同步迎来上涨行情。

以美国市场为例,ETF规模高增时,同期美股涨幅不俗。华安证券数据显示,1994年至1999年,美国ETF规模从4.24亿美元迅速增至338.73亿美元,年度同比增速均超100%。期间,道琼斯工业指数年涨幅介于16.10%至33.45%,标普500指数年涨幅在20.26%至34.11%之间,纳斯达克指数最高年涨幅达85.59%。

回顾历史,我国ETF规模同比增速显著上升的年份包括2006年(106.1%)、2007年(143.5%)、2009年(188.2%)和2014年(58.0%),对应上证指数分别上涨130.4%、96.7%、79.9%和52.9%。2024年9月底起,ETF资金流入加速,截至年末,规模同比增速达81.6%,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2.7%。

华安证券表示,“ETF规模增速与各地区股票市场表现存在较明显的正向关系,这在逻辑上首要指向了增量资金入市给股市以支撑。因此,若后续ETF规模增速再次大幅提升,A股则有望再次演绎不错的行情。”

在市场功能持续完善的背景下,我国ETF产品体系也日趋多元。目前ETF覆盖范围已从股票扩展至债券、商品及跨境资产等,尤其是针对细分行业、下沉式主题的ETF得到了显著的丰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精细化的配置工具。

在现有产品体系持续完善的同时,市场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更深层次的创新与开放。

参照国际ETF经验,韦冀星认为,未来国内ETF市场发展可以考虑增加反向ETF、主动ETF等品种,还可考虑逐步试点发展如ETF期权等衍生品。另外,对于保险机构投资者来说,如果可以增加满足特定分红条件的ETF产品纳入OCI(其他综合收益)账户,将会进一步推动ETF的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币圈丽盈:2025.9.21比... 在币圈,无论你做的是什么币种,还是在做数字货币的交易,都躲不过交易大盘起起伏伏的风云变幻,看着那些不...
药捷安康股价“牛熊转换”背后 ... 记者 陈姗 从上市后暴涨超50倍,到单日闪崩53.73%,创新药概念股药捷安康(2617.HK)在登...
ETF跃升“5万亿”背后:A股... 记者 陈姗 今年以来,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市场跑出“加速度”,仅用约四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从4...
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证书去哪考 ... 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是负责设计、开发和维护区块链系统的专业人员。他们掌握密码学、分布式计算和智能合约等...
IPO雷达|正导技术回复北交所...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马强 据北交所官网,2025年9月19日,浙江正导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元创股份过会:今年IPO过关第...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0日讯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5年第19次审议会议于昨日召开,审议结...
IPO雷达|正导技术回复北交所...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马强 据北交所官网,2025年9月19日,浙江正导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原创 英... 特朗普在会谈结束后,显然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取得的“胜利”。他在社交媒体上兴奋地宣布这次谈判“非常...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张权被查,3... 政知见2025-09-20 17:20:13 编辑 | 董鑫 9月2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
功能性材料生产商金戈新材冲刺北... 每经记者|陈晴 每经编辑|魏文艺 功能性材料生产商广东金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戈新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