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咱们聊股市,总说大股东减持得多留个心眼,但今天这事儿真刷新认知——日本股市的“超级大股东”要开始卖股票了,而且这一卖,居然得超过100年!我是帮主郑重,做了20年财经记者,一直盯着中长线机会,今天就用大伙儿听得懂的话,把这事儿聊明白。
先说说这个“超级大股东”是谁——不是哪家财团,也不是华尔街大佬,而是日本央行。早几年日本股市稳不住的时候,央行就下场“托底”,专买ETF(简单说就是一篮子股票的基金)。买到啥程度?截至今年7月底,它手里的ETF市值差不多3.7万亿人民币,比好些小国家的股市总值都高,妥妥成了日本股市的“第一话事人”;更厉害的是,这波操作还赚了钱,浮盈快1.9万亿人民币,创下新高,搁平时咱们说“国家队赚钱”,这才算真·国家队级别的收益。
结果今天日本央行突然放话:要开始卖这些ETF了。但它说得特别“小心”,反复强调“不能给市场添乱”,每年就卖账面价值3300亿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160亿。大伙儿掰指头算算,手里攥着3.7万亿的货,每年就卖160亿,这得卖到啥时候?估算下来,要超过100年。这哪是“减持”啊,简直是“传代式抛售”——现在买日股的人,可能得让孙子辈盯着这事儿收尾。
消息一出来,日股立马就有反应了。早上还兴冲冲创下盘中新高,下午直接“掉链子”,最多的时候跌了800多点,最后收盘跌了0.57%。其实也不奇怪,毕竟央行是最大的“庄家”,哪怕说好了“慢卖”,但“要卖”这个信号一放,市场里的资金肯定慌:万一后续节奏变了呢?先跑一步总没错。这就是“超级股东”的分量——哪怕动作再轻,也能搅动市场。
我做了20年财经记者,见多了市场的“大动静”,从长线看,日本央行这步棋其实挺“纠结”。不卖吧,手里的筹码太多,以后市场要是有个风吹草动,想抽身都难,相当于把“风险”攥在自己手里;卖快了吧,又怕直接砸崩股市——它手里的货一抛,谁能接得住?所以才搞出“百年计划”,本质上是想“慢慢卸担子”,给市场一个适应的过程,毕竟“软着陆”总比“硬摔”强。
说到底,这事儿核心就是“超级大股东的温柔退场”:既想兑现部分收益,又怕伤了好不容易稳住的市场。对咱们做中长线的人来说,不用盯着一天的涨跌慌神,但得盯紧两点——一是日本央行后续是不是真能按这个“慢节奏”卖,会不会因为市场波动变卦;二是日股能不能扛住这种“长期减持压力”,毕竟100年太长,中间的变数太多。
我是帮主郑重,以后碰到这种关乎长线的财经大事,我再跟大伙儿慢慢聊透——咱们不追短期热闹,只搞懂背后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