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天天IPO消息,今日(9月19日)上午,劲方医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劲方医药)正式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早盘高开115.79%,截至午间收盘,市值约为150亿港元。
公司身后是两位创新药老兵吕强和兰炯。2017年,他们在上海创办劲方医药,一路走来累计融资超7轮,集结了一支豪华的投资人队伍。此次IPO募资净额约16.7亿港元,创下2022年以来港股18A板块之最。
今年创新药江湖,暗流涌动。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价值重估,正在拉开序幕。
创业八年
他们联手IPO敲钟
劲方医药的故事,始于两位老同事。
吕强,出生于196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后取得布兰迪斯大学博士学位,并在塔夫茨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2008年回国后,他先后在药明康德、扬子江药业、誉衡药业和基石药业等知名药企担任高管。
兰炯,现年53岁,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继续有机化学博士后研究,曾就职于诺华和上海恒瑞,2013年加入扬子江药业,成为吕强的同事。
时间回到2017年,彼时51岁的吕强觉察到尽管在创新创业上经历很多,“但一直觉得不过瘾。内心有一种情怀和使命,想做真正与众不同的创新药”。于是与兰炯一拍即合,在上海张江创立劲方医药,意为“风飞浪劲,据义履方”。
创业之初,吕强认为如果劲方医药还沿着成熟靶点或者是授权引进的这条路,会越走越窄,要做就做市场上没有的药。随后,劲方医药聚焦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将“全球新”药自主研发作为重点,逐步成长为全球最全面RAS靶向药开发企业之一。
RAS,即鼠类肉瘤病毒同源癌基因,为1982年首个被发现的人类肿瘤基因,高达30%的癌症患者产生RAS突变。其中,KRAS突变最为常见。直至2021年安进Lumakras加速获批上市,才打破“不可成药”魔咒,而劲方医药正是国内这一赛道的破局者。
招股书显示,目前劲方医药已有八款候选产品,其中五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包括两款核心产品GFH925和GFH375。其中,GFH925达伯特®是中国首款、全球第三款获批的KRAS G12C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被认定为突破性疗法,于2024年8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另一核心产品GFH375,是一款KRAS G12D抑制剂,适用于胰腺癌、结直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正在中国开展Ⅱ期临床试验。公司已与生物制药公司Verastem就包括GFH375在内的三款候选产品达成授权协议,后者已获得其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不过,生物医药企业普遍面临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重的特点,短期内难以盈利。劲方医药在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四个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74亿元、1.05亿元和0.82亿元;同期研发开支分别为3.13亿元、3.32亿元和0.69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5.08亿元、6.78亿元和0.66亿元。对此劲方医药表示,开发优质在研药物需要长期大量的财务资源投资,而公司战略核心将继续在该领域进行持续投资。
走过八年创业历程,今天劲方医药成功在港交所鸣锣,吕强与兰炯迎来了人生第一家上市公司。
身后站满VC/PE
翻开招股书,劲方医药历经多轮融资,集结了一支长长的投资人队伍。
早在2018年,劲方医药就完成了6000万元天使轮融资,弘晖基金等机构入局。
2019年,劲方医药完成A轮及A+轮融资,总金额约人民币1.40亿元,宁波弘甲、健壹资本、石药集团及海邦投资等机构参与。
最大一笔融资来自2021年,劲方医药完成了5.53亿元B轮及B+轮融资,云集了鼎晖投资、深创投、磐霖资本及北极光创投等知名机构。
“作为劲方医药的重要机构投资人之一,我们非常荣幸能够陪伴并助力公司在肿瘤、免疫等治疗领域的持续创新与成长。”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鼎晖VGC管理合伙人王霖向投资界表示,坚信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劲方医药将进一步拓展其全球影响力,惠及更多患者。
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宋高广博士补充道:“吕强博士和兰炯博士作为创新药领域的资深专家,带领团队凭借卓越的药物分子设计与开发能力,打造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管线,并实现了快速的临床推进。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相信劲方能够创造可持续的商业回报,同时期待公司的产品早日惠及更多患者,造福社会。”
2022年,劲方医药完成了4.83亿元的C轮融资,华盖资本、谢诺辰途、善金资本及惠每资本等机构参与其中。
“今日上市是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对中国原创创新药价值的最佳印证。”华盖资本团队对投资界感慨道,见证并参与了劲方从临床阶段向商业化阶段跨越的关键征程,也验证了华盖最初的前瞻判断。
直到2024年,劲方医药完成C+轮融资,金额约为1.95亿元,投资方包括亚投资本、华金资本、泰珑投资及江门启顺等,本轮投后估值约31.24亿元。
此次IPO,劲方医药引入多家基石投资者,包括RTW基金、TruMed、OrbiMed、UBS Asset Management、维梧资本、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中信证券国际及清池资本,合共认购约7.8亿港元发售股份,占发售股份总数约49%。
至此,外界再次见证一个VC/PE接力扶持创新企业成长的案例。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劲方医药的股东数量已超过45位。这份长长的投资方名单上还有谢诺资本、中南创投、泽悦资本、杏泽资本、百度等机构。
“劲方在肿瘤和免疫等疾病领域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特别是在RAS通路上的丰富管线布局,为肺癌和胰腺癌等患者带来明确的临床获益,正在改写这些重大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案,有望打造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重磅品种。”杏泽资本管理合伙人强静表示。
BV百度风投管理合伙人&CEO高雪向投资界表示,“劲方持续验证着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期待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劲方加速创新药的研发进程,书写更多行业新篇。”
上市仪式上,吕强无不感慨地说道:“时代的风、创新的浪,永远伴随劲方人一步一个脚印前行,新药一款一款上市、产品一地一地出海。我们将持续创新,用产品和效率说话。”
港股创新药爆了
今年,港股生物科技领域迎来港股上市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约14家公司成功登陆港股,这一数字已超去年全年总和。
就在本周,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健康160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开盘大涨154.84%,报30.30港元/股,市值101.95亿港元。成立于2006年,健康160是国内较早涉足“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平台之一,先后获得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启赋资本、基石资本、清科产投等机构。
在此之前,维立志博、恒瑞医药、派格生物、映恩生物、维昇药业等一批公司也接连敲钟。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现,一个比一个亮眼:映恩生物首日暴涨116.7%;药捷安康涨了78.71%;恒瑞医药更是以98.9亿港元的募资额,创下近五年来医药行业最大IPO纪录,上市首日股价涨幅超25%。
要知道,港股生物医药板块曾沉寂近三年。如今这场反弹,来得猛烈又突然。
回顾下来,爆发从5月开始。彼时三生制药宣布达成一笔高达12.5亿美元的海外授权交易,消息一出,整个医药板块开始加速上行。创新药成为港股市场最亮的那条赛道,甚至跑赢大盘。
到了9月,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已上涨超过100%,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幅超过110%。多家创新药企股价翻倍,有甚者翻十倍,市值从几十亿级别达到几百亿级别,远超发行价。据统计,已有17家创新药企的股价在2025年创下历史新高,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百利天恒、康方生物等头部药企。
疯狂一幕出现在前几天。9月16日,药捷安康先是股价大涨创下历史新高,市值一度突破2600亿港元。然而下午临近收盘,却急速回调,市值跌回700多亿港元。上市短短三个月,公司股价涨幅一度高达50倍,令人咋舌。
一时间,泡沫论甚嚣尘上。回望2019年前后,医药行业也曾迎来一波高潮,随后泡沫破裂。残酷的周期洗礼中,总有人成为代价。不过,也有投资人认为,目前港股18A的多数生物医药企业不存在明显高估,而是在进行价值重构。
“创新药行业已进入基本面驱动的阶段。”一位医药投资人表示,Biotech领域可谓九死一生,每年能够获得BD常态化收入的创新药企凤毛麟角。而那些具备核心创新力的企业,将迎来价值重估的机遇。
我们正在见证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