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荣获2025年欧洲生物材料学会国际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2025年度该奖项的唯一获得人,张兴栋院士也是欧洲生物材料学会设奖40余年来首位华人获奖者。
▲奖牌 图据四川大学
设奖40余年
川大院士成为首位华人获奖者
9月10日,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欧洲生物材料大会上,欧洲生物材料学会隆重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2025年欧洲生物材料学会国际奖。
欧洲生物材料学会理事长Nicholas Dunne教授在给张院士的获奖通知中写道:“国际奖是对那些职业生涯主要在欧洲以外、国际公认、具有高学术地位,并对生物材料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高度认可,期望他们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与欧洲科学界成员有更密切的合作”。
颁奖仪式上,张兴栋院士作了视频致辞,欧洲生物材料学会前理事长Luigi Ambrosio教授主持颁奖仪式,Nicholas Dunne为张兴栋院士颁发了奖牌。
▲张兴栋院士作视频致辞 据四川大学
公开信息显示,张兴栋院士是我国生物材料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国际生物陶瓷学会理事长,于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他研发的骨诱导人工骨、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髋关节、牙种植体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惠及数百万患者。他所提出的“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被国际生物材料界广泛认可,并写入《二十一世纪生物材料定义》。
成都七中知名“费头子学生”
大学原本学的是物理
值得一提的是,张兴栋院士也是成都七中的知名校友之一,还留下了不少读书期间的趣闻。
成都七中120周年校庆时,张院士也回到了母校。老师和同学们回忆,初中时期,他是学校有名的“费头子娃娃”, 所有老师和同学都记得他喜欢爬树,“七中的每一棵树,张兴栋都爬过”。
还有同学回忆,早自习的时候,张兴栋也经常躲在宿舍睡懒觉,他的寝室与教室之间只隔着一口天井,直到听到老师的脚步声,他才翻身起床一跃翻进教室。“当老师走进教室时,他已经坐得笔直开始晨读了。”
张兴栋院士早年从事的研究并不是生物医学材料。1960年他从四川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担任物理系教学秘书。1973年被任命为四川大学固体物理教研室副主任,开始了超硬材料的研制。再后来,才开始深度介入口腔医学材料的研发,并逐步发展到颌面骨骼修复材料、人工骨替代材料等领域。
▲1956年,张兴栋在四川大学荷花池畔 据中国科学报
近些年来,张兴栋院士及其团队一直积极推动中国与欧洲在生物材料领域的深度合作。2006年发起并与欧洲生物材料学会签订了中欧学会之间的合作协议,得到了中国政府和欧盟的支持,并连续组织两年一次的中欧生物材料大会。与英、德、荷兰等国生物材料专家开展了双边科学与教育合作,建立了联合研究室,为中、欧科学家搭建起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其个人学术生涯的又一次肯定,也是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学科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
红星新闻记者 张瑾 沙西雪儿 综合四川大学官网、中国科学报
编辑 郭庄